鄉情*年味
城市里,霓虹交錯,熱鬧非凡;鄉村里,火花飛濺,闔家團圓。
歲末年初,爆竹聲中辭舊歲,正有趙孟頫詩云:“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地落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似火攻”。在光與火的時空交錯下,我又一次的想到了故鄉,那里雖是塵土飛揚,卻也蓋不住滿滿年的味道。
不管你來自哪里,不管現在你身居何處,是否會惦記著故鄉一隅?是否還能記起那些承載故鄉情懷的味道?記憶會擱淺,但總有一天想起,你會熱淚盈眶。
關于年的習俗,老一輩的人仍是不忘延續年味,用他們畢身經歷的風霜和不變的老習慣,去還原年味的本質,融入一種特別的情感,那就是有關親情的另一種詮釋和升華吧——說不清道不明,只能親身體會。
恰能重逢與相聚,再次回憶起熟悉的場景,心底會涌現一陣莫名的感動。團圓,無所謂時空,哪怕是一間小小的,并不寬敞的房間,便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年味是鄉情的另一種詮釋,記憶里還是想念過去的年味,停留在心底便是一生。
年關將至,卻也是不緊不慢,掃塵送灶后,就張羅著一桌的好飯好菜,準備年飯,想給回家的后輩驅散一路奔波的疲倦和沿途的寒冷,長輩們忙著噓寒問暖,兒女們也借此表達著自己的孝意;年前的集市里也是摩肩接踵,四處喜氣洋洋,年味洋溢在人們的笑臉、手中、背上及滿的年貨里,趕場的人在晌午以前趕往家中,與親友分享一路的所聞所見,不亦樂乎;不管房子低矮或是高聳,紅褐色和淺灰色的墻面還鐫刻著年的印記,雖有些被時間打磨過的痕跡,卻也是染上歷史的塵埃了,黑色的房瓦無聲,靜靜的在云卷云舒的變化里緘默,伴著年飯炊煙飄散的香味,勾人味蕾;鄰近處,不時有家豬嚎叫,殺豬待客儼然成為了特定的習俗,鄉里的情誼恰到好處,單只需一頓飯的時間。忙碌過后,在空閑的時間搬幾根長凳,三五親朋,坐在自家院子里閑聊,亦或談論起過去收成好壞或發生的大事,時不時激動地眨著褐色眼睛……
而每至除夕后的幾天,才算是真正的過年了。一道湯圓,倒有團圓的寓意了;一沓紅包,裝滿了財源與祝福;給先人上墳,祭祖祈求庇佑;走親訪友,禮節性的問候;設宴請客,也講究鄉里人的口味。過年講喜慶,因此,“舞龍之鄉”更加熱鬧,處處張燈結彩,燈火輝煌。眸凝望,孤獨燈火闌珊漸殆;觸摸間,恍若荏苒歲月不在。自清代以來,舞火龍、打鐵水的技藝并未失傳,也更是不斷發揚繼承,尼龍綢的精美龍身,扎制結實的龍骨架,表演的細小之處又能吸引在場人的眼球,依舊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單是這,就有年的滋味了。
年味,是傳統的繼承;鄉情,裝滿世代的回憶。因而,民風習俗是萬萬不可忘的、鄉土人情是萬萬不可丟的。
故鄉雖是貧瘠的土壤,卻哺育了一代代的后人,我們扎根于此,漸漸長大,年后幾天的團圓,卻又有分離了,何嘗不想繼續延續這份牽掛?可有些年味,到底是再也無法品味,不知從何感受那份獨特的溫暖和回念。
今夜正除夕,月又圓滿了幾回?遠處的故鄉,你掛念的人回去了嗎?
代替不了的年味,忘不了的鄉情,那么珍貴,那樣難以割舍。
【作者的話】寫這篇文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扎根何處。
(文/花浮小盞三投酒)
作者:花浮小盞三投酒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