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節
尊敬的老年人,我們應該尊重、關心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安度晚年,共享天倫之樂。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到來。根據中國傳統風俗,中國農歷九月初九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又稱為老人節。今年10月7日是我國第九十六個老人節。這一天具有特殊含義,因為在我國自古就有敬老、養老和扶志相結合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愛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
一、節日由來
我國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習俗。重陽節的意義是表達對老年人的尊敬和愛戴之情。《詩經·大雅·六月九》中說:“六月九日,于庭芳樹下,佩茱萸,食其果,飲其露,朝夕相伴,不改其志”就是中國人對老人節日的最好解釋。現在在一些地方還有老人節慶祝活動和集體慶祝活動,這正是我國傳統節日文化中具有敬老美德和人文精神特征的重要體現。
二、節日習俗
重陽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登高遠眺等習俗,而這些習俗大多是根據漢代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論》中的故事而來。張仲景本是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他在這一年中遭遇了自己的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患上了重病。他把自己關在房里不出,到了秋天他才吐血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這樣仁愛的醫生,就把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并一直延續到今天。雖然傳統節日各不相同,但重陽節還是有很多習俗為我們所熟知,比如登高、賞花、插茱萸等。
三、慶祝方式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也是敬老的節日。重陽節一般在農歷九月初九,由于九九與陽數相重,故稱“重陽”,又稱重九為重陽節、老人節。現在還保留著農歷九月初九登高、賞菊的習俗。重陽節有許多獨特的慶祝方式,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敬老、賞菊和登高、插茱萸和吃九子糕等。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在這一天進行習俗活動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數吃九子糕了,九子糕被譽為“長壽面”。此外還有賞菊菊花酒,喝菊花茶等習俗。
尊敬的各位長輩: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老人,也都有老去的一天。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以漠視姿態對待。當他們年老時,他們就會“理所當然”地成為他人攻擊的對象。當他們老態龍鐘時,就很容易被別人孤立、冷眼甚至無視。
一、尊重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古代,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最起碼的道德。孔子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你尊敬別人就行了。然而,現代人卻往往忘記了,老人不等于老年人。人不能只把自己看做一種勞動而不認識自己的身體。
二、尊重老年人是對長輩的尊重
一個真正尊重長輩和愛護長輩的人,他會時刻為他人著想,當他把別人當長輩的時候,也會把別人當伙伴,與朋友在一起,即使自己已經年老了,也會很樂意去幫助別人,去照顧別人,而不是去責怪別人、排擠別人。一個尊重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有句老話說得好:“父母教你做人、老師教你讀書”。我們作為子女、作為父母就要充分地尊重老年人!
三、尊重老年不是不講理,不講道理
我們知道,人老了,身體自然就差了。隨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逐漸衰老,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和別人打交道。當有人向我們發難時,我們會下意識地回避他們,避免與他們發生爭執。我們知道,很多事情需要道理去解決,可也不能用“我說你有理就應該”這樣的方式去解決。這就像打架一樣會給雙方造成傷害一樣。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和其他人的交往細節。
四、我們要像孝敬自己老人一樣關心他人的老人
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就要求我們要時刻牢記:關心和愛護他人是每個人對自己父母的基本要求。在當今社會,每一位老人都是一個家庭成員。要學會與其他老年人友好相處,真誠地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和愛護那些需要幫助的年輕人,這可以使年輕人少走彎路,同時也讓老年人多享受人生。畢竟,每個人都會老去,我們要善待每一位老人。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