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臨近的周末,與妻子和女兒一道回到老家,一家人圍爐而坐,家長里短地拉家常。弟弟告訴大家,過年貼的對聯他已經在網上買了,叫我跟父親不要再為這個事情操心。我驚奇地說:“太好了,現在連對聯都能在網上買了,真方便!”可父親聽到弟弟的話后,卻像以往我們談及對聯一樣,一臉似笑非笑的復雜表情,喉嚨抽動了幾下,卻沒有發出聲音。
其實我心里明白父親為何會出現那種一提對聯就欲言又止的復雜表情——他與對聯之間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情結。
父親讀書時一直很認真,成績較好,還沒讀完小學就因為成績拔尖被學校保送去縣城讀師范,只是因為當時家境貧寒,沒有錢,才忍痛割愛地舍去了可以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機會,無奈地選擇在家務農。
由于有文化而且字寫得好,寨子里誰家有個大物小事都請他去幫忙掛禮,而且很快便在那個吃大鍋飯的時代成為生產隊的會計,后來當了村干部。由于算盤打得又快又準,父親還被當時的糧管所、煙葉站等臨時請去幫忙搞復核工作,干上幾個月后,得到一些錢貼補家用。后因視力不好、思維不活、年紀大等原因,父親申請辭職了。
在那些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到過年,父親總是寨子里的大忙人,左鄰右舍的寨鄰老幼們都請他去幫忙寫對聯。除夕那天,天剛剛亮,便會有人來請父親去寫對聯,父親便拿著毛筆和摘抄有對聯的那本紅色筆記本,急匆匆出門。到了主人家里后,主人便會收拾家里的八仙桌,拿出早已買回來的墨汁和紅紙。父親向主人詢問一下需要撰寫對聯的幅數,便開始裁紙,裁好紙后,叫主人找來一個小碗,把碗倒扣在八仙桌上,把墨汁倒進碗底,然后打開筆記本讓主人選對聯,選好后,父親便開始寫對聯。通常都是在上一家人的對聯還沒寫好的時候,便會有下一家人等著請父親去寫對聯了,就這樣一家接一家寫個不停。
農村人過年那天事情特別多,可是我家的事情是不能指望父親的,于是我跟弟弟、妹妹在母親的安排帶領下以及對父親的埋怨中,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尤其是聽到母親對父親的埋怨后,大過年的惹得我們幾姊妹心情都不好,繃著臉默不作聲地做事情。當時年幼的我們心里曾幼稚地覺得過年有什么好的,心情還不如平時舒暢和開心,多么盼望過年的時候父親能不去幫寨鄰老幼們寫對聯,幫家里做點事情,少惹母親生氣,一家人開開心心團團圓圓過個年。
最可氣的是,當左鄰右舍的父老鄉親們都在放鞭炮、吃年夜飯的時候,我們幾姊妹跟母親卻在等父親回來,跟大家一起放鞭炮、吃年夜飯。在那個別說手機甚至連座機都沒有的時代,我們連父親還在哪里都不知道,有時候一直等到凌晨,父親才遲遲歸來,那時候才發現竟然連我家的對聯都還沒有寫。大家都帶著埋怨的情緒,配合著父親拉著裁好的紅紙讓他寫對聯,寫好后拿到火上去烘干,然后用漿糊或米湯貼到門框上,弄得大家都呵欠連天,已經沒有了吃連夜飯的胃口的時候,才開始放鞭炮、吃連夜飯。
感謝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讓父老鄉親們的錢袋子一天天鼓起來,大家都掙到了錢后,為了方便,都去集市上買對聯,不再在過年那天請父親去寫對聯了,才讓我的父親從過年那天的繁忙中得以解脫,一家人一個開開心心團團圓圓地過大年。
從大年那天寫對聯的忙碌中解脫出來的父親,仿佛便失去了什么一樣,變得魂不守舍、沉默寡言,做事情也是丟三落四的,過了好些年才從那段繁忙的記憶里走出來,接受了現實。
每一段經歷都是一段記憶。父親也一樣,當我們在閑談中談及對聯的時候,父親總是一臉似笑非笑的復雜表情,原因就是他跟對聯之間曾經有過那么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我們不經意間點燃了那段記憶,勾起了他的回憶。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