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剛走到胡同口,就聽到一陣咿咿呀呀唱戲的聲音,加上鑼鼓聲的伴奏。不用猜,我知道這是父親的“百姓戲臺”又開戲了。
父親對戲曲的癡迷從童年就開始了。那時逢年過節,周邊村子常有戲班子來演出,他年齡太小,獨自不敢走遠路,常央求爺爺帶他去看戲,像《秦香蓮》《打金枝》《卷席筒》這類傳統曲目,他反復看了多少遍都不厭倦。不知有多少次,演員在臺上聲淚俱下的表演,他也在臺下不停地抹眼淚。時隔多年,父親還能準確地背出很多劇目中的戲詞。
工作后,父親經常去公園的露天廣場,那里聚集著一些戲曲愛好者,他們自唱自演,自得其樂,父親有時也會唱上兩段。
有一年秋天,一連下了好幾天雨,父親沒地方聽戲,在家里急得團團轉。一位戲友打來電話,說在家里很無聊。父親靈機一動:“你叫上幾個老朋友,都到我家來!”一會兒工夫,幾位戲友都冒雨來了,他們一起吹拉彈唱,十分盡興。不知誰感慨了一句:“要是能有個地方讓咱們過過戲癮,那該有多好?。 闭f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幫朋友離開后,父親決定把家里的兩間房子騰出來,讓大家來唱戲。父親屋子粉刷一遍,添置了音響和樂器,一切準備妥當,才給戲迷朋友們打電話,讓他們每周三和周日都到我家來唱戲、聽戲。
如今,父親的“百姓戲臺”已經辦了三年多,添置設備、請大家喝茶等幾乎花掉了他的一半收入。剛開始我對父親的行為不理解,后來我看到父親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就連喜歡打麻將的母親也跟著學起戲來,我很為他們高興。
戲曲是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父親的這個小戲臺不僅滿足了自己的愛好,也給更多人帶去了精神享受。愿父親的戲迷人生,能夠演繹出更多精彩。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