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東門出古茶。
橫亙南疆的十萬大山狀如巨螯,分成南北兩嶺,螯尖直指西南。南嶺為十萬大山主脈。北嶺略小,方志謂之余脈。頂峰名雷浦茶。我以為地名有誤,為何不是雷茶浦?無論叫雷浦茶還是雷茶浦,這地名都與茶有關。
雷浦茶海拔八百余米,澗壑深幽,為十萬大山第二高峰,亦為舊時上思去扶南東門圩古驛道山口,今山頂有界碑,分隔上思、扶綏兩縣。
從東門向南,沿古驛道去上思,全程約60里地。山民趕著馬匹馱著沉重貨物翻山越嶺,在崎嶇古道上踽踽而行。炎蒸之地,揮汗如雨。至雷浦茶,少不得饑餐渴飲。
雷浦茶有好茶。雷浦茶方圓數十里內群山綿延起伏,煙靄裊裊,遍地生長著一種野生古茶樹,尤以六頭村枯標、枯樸、枯榴三屯為最多。今東門鎮野生古茶樹超過5000株,其中千年古茶樹尚存七株。
俯瞰碧海,睥睨云天,這是莽莽十萬大山的雄姿。成百上千的古茶樹群落為何只出現在雷浦茶一帶?
丁酉臘月廿三,我往扶綏東門鎮,尋千年古茶樹至雷浦茶山下。行走枯榴屯中,深林幽閉。七株千年古茶逐一編號,有專人養護。仰望高茂聳立的古茶樹,聽山風颯然而至,不由思接千載。清風一洗,心中頓覺有陽光的澄明。
古茶樹附近,有屋數間,雞雛成群。我遇枯榴屯村民農因彰。農老今七十有三,種茶十余畝。邀我入其舍,煮茶品茗。我問農老,今枯榴茶名播四方,是何緣由?農老想了一下,說出兩個字,真味。
人真,茶才真。枯榴屯的村民種茶制茶,皆循古法,手工炒制,只求留其山野清氣與真味。一口枯榴茶里,飽含著枯榴屯最純粹的陽光和山林氣息,當然,還有山泉滋養。農老向我說出一段異事。
枯榴屯向東約七八里地,有一孔神秘古山泉,名印天池。
印天池,名氣雖大,實為一口小水池,直徑60米左右,像小小的火山口。池水最為怪異,雨季落不滿,旱時漲大水,此謎至今未解。
印天池下面,有地下暗河直通枯榴屯,成為枯標、枯樸、枯榴等村屯的生命之源,里人謂之仙泉。
仙泉澆灌的古茶樹自然不同凡響。古茶樹葉除了制茶,還是一味民間草藥。村民偶感風寒或不適,采古茶樹葉煮湯,大碗飲之,則渾身清爽,如釋重負。村民也因此對古茶樹產生依賴與敬畏,視為神樹。每至清明,架梯采青時,村民總會在古茶樹前焚香敬拜,祈求豐收和平安。
古泉與神樹,越傳越神奇。有人說,人走茶涼。枯榴茶卻不是這樣。枯榴茶里一直都有溫暖的陽光。人走還是人留,枯榴屯古茶樹都在陽光里倚門回首,讓人感覺那就是春天光景。
我在枯榴屯農因彰家喝了一下午的千年古樹茶。茶葉在水里上下沉浮,一如十余年來嶺南漂泊的我。一時間,內心豐沛而充盈。我在枯榴屯充滿原始氣息的山谷里流連忘返,感覺自己長成一棵枯榴屯的茶樹,朝看名葩異卉,遍開溪谷。夕陽余暉里,有陣陣潮氣涌來,霧一般將我浸透。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