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也是一種愛
晚上一個人在家,閑著無事,隨便放開一本雜志閱讀,其中有一篇短文讓我讀的非常有感觸,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故事中主人翁的太太得了重病,起先,因怕太太的病情會加重,就不讓她做任何家務,一味地讓她吃好玩好休息好,可是她的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差,并覺得自己像個廢人。于是,主人翁每天會要求她幫忙做些家務。奇怪的是她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了。用主人翁的話說:“因為愛,所以才一個勁地索取,愛一個人,就要給她愛你的機會。”我開始有些不解,因為愛,從來都意味著付出,愛得越深,付出的越多。怎么索取也是一種愛呢?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母親。沒有結婚前,我每次回鄉下去,母親總是大包小包地讓我帶回一些蔬菜、水果等,幾個鼓鼓的包中塞滿了沾滿家鄉泥土的土豆、頂花的黃瓜、絲瓜、最重的那個包裝著大米。
每次我都是推辭不帶,因為大包小包的根本就拿不動,坐公交車也不方便,不像現在有私家車這樣方便了。可母親總說:“你剛參加工作,工資低,帶一些自家自留地里種的菜省得到菜市場買,吃著也放心,”其實我當年剛上班那會我根本就不會自己燒菜,都是到單位附近的義烏中學蒸飯,菜也是那里買點,總覺得回家時沒有必要再給母親添麻煩。可母親從不把這些作為一種負擔,每每這時她的臉上寫滿的都是快樂、滿足和欣慰。相反,我要是執意不帶,就會惹得母親很不高興。最讓我感到愧疚的索取是錢,當年我在上班期間偷偷地去做生意,結果虧了,欠債兩萬多,在八十年代末,那是一個天文數字了,然而母親沒有半句怨言,把原本準備建新房的幾千元錢也拿了出來幫我還債,除此外還起早貪黑種菜、賣菜……就連爸爸每月不多的退休金也湊到了一起,慢慢的終于把債務還了。
就這樣母親負責給予,我不斷索取。幾年后我結婚了,總以為結婚后會好一點,可是母親依然繼續她的給予,還在自家的自留山上種起了桃子、棗子、橘子,每每到了成熟期,特意讓爸爸送到城里。在一次次的給予索取中,我漸漸明白:我永遠是父母的牽掛,在父母眼里,我永遠都是她沒長大的孩子,現在,我的女兒都已十八歲了,可母親還是叫我“弟”。還是希望被我們需要,被我們索取。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我總以為滿足老人的衣食所需,就是盡了孝道,事實上卻是武斷地拒絕了父母給我們的愛,子女不再像從前一樣需要他們的愛,這讓他們感到自己的能力喪失,更會讓他們感到異常失落。就在前不久,母親又在家對面的老鐵路位置開出了幾小塊地,種上了絲瓜、冬瓜、茄子等,還每天去澆水,她說,自己種的不打藥,吃著放心。沒想到,直至今日,我還在向母親索取。
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原來,愛不僅僅是付出,還需要被對方需要著。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讓她知道你永遠需要她的愛,讓她知道她對你有多重要。有時,索取也是愛的另一種方式。
(文/心情放假)
作者:心情放假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