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天陰的厲害。己亥末,一場因新冠狀病毒肺炎引發的疫情,注定庚子春與往年不一樣。
年初一給老媽電話拜年,老媽囑咐我"在家歇歇,別出門了。"初二剛起床,老媽的通知就來了。"孩子們,今年的聚會取消,等疫情過去了,咱們再聚。"看看給老媽準備的禮物,心想"都是博山人,又不發燒發熱,用不著這么緊張吧。"母命難為,那就不去了。
祖祖輩輩年初二就是回娘家的日子,突然不回去還真不習慣。撥通老媽的電話。
"媽,你在家干啥呢。"
"也沒干啥,昨天都是電話拜的年,下午就挺輕松了,這不閑著沒事就把你們小時候的照片整理一下。"
老媽輩分大,家里親戚多,鄰里間的人緣也好,每年老媽接待拜年的客人,一天不閑。看來今年確實清閑不少。疫情面前,響應政府號召,不串門、不走親、宅在家里是阻斷病毒交叉感染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哥哥是有心人,隔天就回去看看老媽,給她換桶純凈水,陪她聊聊天。后來隨著疫情越來越嚴峻,各社區只留一條通道,封閉管理,進出須持本小區通行證,哥哥也被隔在老媽的社區外。老媽是開明的人,在俺自家的群里一個勁的說"家里儲備豐富,肉、魚、蛋、青菜、饅頭、水果都不缺,孩子們都放心。"遇到變天降溫,就特別提醒作為社區工作者在門衛值守的大姐多穿衣服,注意保暖;有時也在群里叮嚀我們宅在家里也要多鍛煉身體;有時還督促我們趁著有時間多看看書。這老媽,真可愛,還當我們三歲,一天幾遍給緊發條。
一天早上和老媽視頻,問她自己在家干啥呢。老媽把鏡頭對著日記本晃了晃,在寫日記呢。
老媽文化不高,古稀之年仍保有寫日記的好習慣。偷著翻看過幾次,所寫無非家長里短。哪個外孫考研了;哪個小孫子學習進步子;哪次聚會哪個孩子因為什么原因沒來呀;退休工資又漲了等等家庭瑣事。一本日記看下來,連我們自己記不住的事,在老媽這里都做了存檔。
正月快過完了,老媽又告訴我,從初一晚上就鎖定央視一臺,密切關注疫情。看到武漢確診人數增加,老媽就默默祈禱早點渡過拐點;看到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十天就建成并投入使用,老媽自己在家里鼓掌為建設者、為醫護人員點贊;看到我們淄博的醫護隊伍馳援武漢啟程,老媽老淚縱橫。她說,她把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都記在了本子上。這都是發自內心的語言。
早上打電話,老媽說在外面一會就回家。都啥時候了,她還出門,添亂嗎!終于等到她回家,幾次追問才明白出門所干。原來老媽自發到社區里捐款了。她說"我一個老太太閑在家里每月拿著退休金,現在國家有難,我啥事也干不了,作為一名老黨員就想給社會奉獻一點愛心".
其實像老媽這樣的普通人,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也許就是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這些可愛的老百姓。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