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里長大,對于芝麻的認識也是表象的。過去,家里種了不少芝麻,芝麻也成了家里的重要收入來源。初夏,芝麻花開,芬芳滿地,引得蜜蜂滿地飛。聽放蜂人講,初夏的棗花、槐花、芝麻花,都是上好的蜜源。不久,芝麻花兒脫落,結一種帶棱的蒴果,有四棱、六棱、八棱不等,扁圓而小的黑芝麻粒、白芝麻粒,就藏在里面。芝麻葉兒,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兒,農人下地干活,手頭沒了碎煙葉的,就尋老芝麻葉當煙抽,抽得有滋有味。
金秋時節,就該收割芝麻了。砍芝麻不能等到十分成熟,那樣容易炸果,會撒掉許多芝麻。砍下來的芝麻,立著打捆,運到曬場里,也是頭朝上互相倚著曬干。芝麻蒴果開了口,就可以鋪張竹篾席,用木棍敲打著收芝麻了。民諺說:“打不盡的芝麻,摘不完的棉花”,芝麻桿打了再曬,一般至少打三遍,才算收盡了芝麻。
收得不少芝麻,卻很少留著自己吃的。黑芝麻總被母親拿到集鎮上賣錢了,留下白芝麻也拿到油坊里兌香油了。母親說了,白芝麻出油多,能多兌點香油。而黑芝麻營養價值高,能賣出個好價錢。留下那么一丁點白芝麻要等到來年元宵節包芝麻湯圓吃。那時家底薄,地里種出點好的東西都換了錢,供了我們幾兄弟穿衣吃飯,讀書上學。
如今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閑賦在家的母親還堅守著家鄉的田地,依然還種芝麻。每次母親來城里玩,帶了些她在老家地里種的黃豆、芝麻等土特產。光芝麻就有黑芝麻和白芝麻。母親告訴我說,黑芝麻有健腦益智,增加記憶力的功效,給正在讀書的樂樂吃,現在讀書可費腦子了,應該多吃才是。我說,把黑芝麻炒熟碾成粉嫌麻煩,不知道怎么個吃法方便。母親建議道,不如和大豆放在一起打豆漿喝,這樣既營養又方便。
是呀,這個辦法實在好。我又拿出擱了好久的豆漿機。晚上,母親把黃豆洗凈清水浸好,又把黑芝麻放入鍋中炒熟,放在密封的容器里儲藏起來。第二天清早,母親就起了個大早,把泡好的黃豆倒進豆漿機里,又加入炒好的黑芝麻以及核桃仁一起碾磨,幾十分鐘后,一杯香濃的豆漿就大功告成了。在旁邊聞到,芳香四溢。我和兒子以前嫌豆漿有股腥味,不怎么愛喝。如今,加入點黑芝麻,頓時香味撲鼻。兒子連喝兩杯,添著嘴唇嘖嘖稱贊道:奶奶做的豆漿真好喝!母親愛憐的摸著樂樂的頭說,我看你讀書這么辛苦,經常用腦子要經常喝這種豆漿,黑芝麻可是補腦的呦。兒子聽了,鄭重地點了點頭。
至于白芝麻,母親說,白芝麻就給兒媳吃吧,她不是貧血經常頭暈嗎,這樣炒著吃或煮粥吃都可以。白芝麻含油量高,有營養豐富性和抗衰老性,還具有養血的功效,可以治療皮膚干枯、粗糙、使得皮膚細膩光滑、紅潤光澤。一旁的妻子聽了婆婆對她的關心,感激微笑。
因為有了母親慈愛的滋潤,小小芝麻被放大成厚重的母愛,讓我永遠銘記于心間。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