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錢兒飄香
當早春的陣陣暖風吹開桃花梨樹,吹綠枝柳白楊,也吹醒了我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榆樹。僅幾天功夫,剛剛抽出嫩葉兒的樹枝上已開出嫩黃色的花朵來。這就是榆錢,因其形圓薄如紙幣而得名。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金黃色的榆錢就會泛著淺綠,像通透的碧玉一般一串串的綴滿枝頭,在風中輕輕搖曳。正是這一串串鮮嫩的榆錢,在青黃不接的三月,不知救過多少人的命。記得第一次吃榆錢是我七歲那年,父親在市里中學教書被批成了“臭老九”,到“五七”農場接受再教育。宿舍被學校收回,沒辦法母親帶著我回到了老家。當時院子里的這棵榆樹剛高過屋檐,枝頭上層層疊疊開滿了榆錢,母親用竹竿綁個鐵鉤就可以夠到。但做出的味道總比不上鄰居二嬸的好吃。
二嬸有兩個孩子,男孩叫柱子,女孩叫燕子,他們都是爬樹高手。我和他們很快成了好朋友,就跟著漫山遍野的捋榆錢。我不會爬樹,他倆在樹上就給我折幾枝子下來,我就坐在軟乎乎的草地上把榆錢捋到準備好的布袋里。有時候渴了餓了就抓把榆錢捂進嘴里,頓覺鮮嫩脆甜。
最好吃的還是二嬸用玉米面和榆錢在一起蒸的窩窩頭。我看見她兩只肥肥胖胖的手把玉米面和榆錢到在琉璃盆里,再用瓢舀上水,不一會揣揣和和就能揉捏出一個個黃燦燦、綠盈盈的窩窩頭來。放到籠上蒸半個小時,當聞到淡淡的清香時,就等著出鍋解饞了。
還有一種吃法就是煮粥,這是母親后來學的。先將榆錢洗凈,再用蔥花和蒜苗炒后加水燒開,然后下大米或小米煮粥,待粥快熟時再到入榆錢煮五分鐘即可。這樣吃起來爽滑噴香,回味無窮。可這種口福是有時間限制的,就短短的十幾天。
父親恢復工作后,我和母親又回到了市里。童年的這些短暫而難忘的時光,只能寫進日記里,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今年陪父親回了老家,房子已破爛不堪,院子里荒草凄凄。唯有那棵老榆樹生機勃勃,根深葉茂,偌大的樹冠遮擋了半個院落,黃中帶綠的榆錢開滿枝頭,滿院里隨風飄蕩著醉人的清香。父親退休了,他說要把房子翻修一下,還是回老家養老。
柱子見我來了,親可的不行,叫兒子上樹給我們捋了兩袋子榆錢,說放到冰箱里慢慢吃。我抓了一把捂在嘴里,一股清脆甘甜立刻沁入心脾。還是當年的味道。
回去的路上,兩旁的桃紅柳綠在倒車鏡里漸漸遠去。我在想,不管歲月更替、滄海變遷,可榆錢依然開放在屬于它的季節里,那陣陣的清香在廣宇的空間里依然飄蕩著、飄蕩著......
(文/筆耕)
作者:筆耕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