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故鄉與異鄉
我覺得我們這代人活得很累,一方面看似我們有知識,有文化,一方面我們對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是模糊的。常常說一大堆話,隨便挑出話里的一個概念都很難解釋清楚。原因可能是我們在大量接受著信息,卻放棄了思考。信息復制到我們的心里,然后我們粘貼出去。我們很少在制造信息,轉述別人的話容易,思考點什么變得越來越困難,
今天我們就聊聊家鄉故鄉與異鄉。
家鄉
家鄉指自己祖輩時代生活的地方,具體到個人指自己出生成長生活的地方。
故鄉
故鄉是指自己曾經的家鄉,現在你已經沒生活在那里了。
異鄉或者叫他鄉
指除了家鄉以外的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家鄉故鄉異鄉的概念是明晰不存在模糊的。我們這代人中很多人對這個概念卻模糊了,我們中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出生在父母的家鄉,在很小幾乎還不懂事的時候就隨父母離開家鄉了。然后一個地方在幾年,去過很多地方,最后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對于這部分人來說,故鄉家鄉異鄉的概念模糊了,他們不知道哪算家鄉,哪算故鄉,哪又算異鄉。
這是我們這代人經歷的一種社會現象。我們沒有了方言,沒有了地域特色的衣著飲食習慣。我們丟掉的最大的財富是傳統,一種千年不變的支撐我們祖先的東西。
有一個詞是專門用來形容我們這群人的:漂泊者,我們是一群漂泊者。我們沒有家鄉,也沒故鄉,更沒異鄉。我們的身體是漂泊的,我們的靈魂也是漂泊的。焦躁不安是我們一直的狀態,我們不在像父輩那樣,安詳從容。我們有親戚,可是都散落在天涯。遇到事不在有親戚的幫襯,因此我們變得自私冷漠了起來。我們只關心自己的事,我們不在熱情。
我們一生在為一只寬十米,長十三米,高四米,占地面積130平方米的鋼筋混凝土盒子忙碌著。好不容易有了水泥盒子,我們又要為水,為電,為煤氣,為一日三餐奮斗者。馬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可我連一個人也不認識,走在路上,我隨時會被車撞。我不敢讓自己的小孩老人獨自上街,他們會隨時消失在茫茫人海,再也不回來。
我們隨時在不安中,擔心會丟了工作。我們總是在害怕父母生病了我們拿什么去為他們做治療。我們一生都在不安中,我們一生都在忙碌著。
因為戰亂選擇漂泊那是為了保命,可是我們這個時代為什么要選擇漂泊?是為了人們說的有更好的發展和更美好的生活么?
我是個漂泊的人,我沒有家鄉故鄉和異鄉的概念。我丟失了祖先所有的傳統,我生活在不安和煩躁中。如果人生能重來,我愿意選擇不在漂泊,我要有家鄉故鄉和異鄉的概念,我要有關于它們的一切體會。如果我能選擇,我希望我可以像我的祖先那樣快樂的生活,我的一生是享受的一生。而不是一生都在為了房子,為了水,為了電,為了煤氣。為了吃喝,為了教育,為了看病而忙碌著。
家鄉二字我能寫,卻不知其中味。故鄉我能說,卻未曾有過眷戀和自豪。異鄉,我能寫,亦會說,它已變成了我一生的噩夢!
家鄉,故鄉,異鄉,對于我,僅僅是幾個字,沒有其它的任何含義。
(文/十二月十四日)
作者:十二月十四日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