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故園
消失的故園
文/郭培庚
雨后,總愛跑到遠處山上,靜靜看看這寧靜的小村。雨后,一切都是清新的,清新的空氣,清新的山林,清新的稻田,清新的小路,清新的魚塘,就連稻田里放牛娃的心情也是清新的。天空是湛藍的,偶來幾聲鳥鳴也覺勝似曼妙的歌。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升起裊裊炊煙,讓你倍感親切。夜下,人們愛搬著竹制的搖椅在院中沐浴涼風,細數繁星。稻禾的清香乘清風而來,伴著陣陣蛙鳴。祥和的夏,讓人沉醉其中。
而這,只是我心心念的兒時夏季。
從小生活在農村,在考取大學前從未離開過。對于村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口魚塘,每一棵樹,甚至村里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著彌足珍貴的記憶。現如今,身在外地求學,每次回家,依舊像往常一樣爬山,游泳,抓泥鰍,摘野果,打豬草,走街串巷,它們依舊是當年的模樣,可是我總覺得過于陌生了。時常呆呆地伏在窗口遐想,為什么現在不能像當年一樣一起爬山?成群結隊推著自制的小車去打豬草?元宵之夜組隊挨家挨戶敲鑼打鼓?靜心一想,如今,再想像往年一樣顯然不可能。
慶幸的是,閑暇之余,祖父還能陪我一同在村里散步。可每年,都會發現某些東西正悄悄的變化著。門前的三口魚塘,后山茂盛的松樹,以及路邊高大的柳樹已經蹤影全無,難以尋覓。記憶中,微風拂柳而過,就像婀娜多姿的美少女擺動著衣裙,纖細的枝條如同少女的手指,楚楚動人。總能讓人不禁想起《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千條垂下碧絲絳”。正因為這柳樹群,家家戶戶的牛都會拴在這。
那時,孩子們只要一放學就會不約而同地來這玩耍、放牛。山上,田野都能看到孩子們玩耍的背影。閑時,路過樹下,樹上傳來幾聲鳥叫,抬頭發現那嫩綠的枝葉之間竟藏著鳥窩!情不自禁想爬上去探個究竟。可樹太高了,竹子根本夠不著,眼珠子嘰里咕嚕打轉,對!爬樹!念頭一閃,便開始尋找墊腳之物,在一處老房中尋來幾塊碎磚,一層一層壘起。輕輕踮起腳尖,雙手抱住粗大的樹干,一步一步地挪動著步子。鳥窩順利落入手中,可回頭一看,樹底的磚頭已經躺在地上。我開始發慌,在樹上喊著。慌亂中,我不敢再動,緊緊地抱著樹干。
不知過了多久,玩伴們尋著哭聲來到樹下,疊著羅漢把我從樹上接下來。兒時的記憶仍在腦海中呈現。可是,在時間的洗禮中,柳樹不經意的成長,底部能夠墊腳的枝條漸漸消失,我再也沒敢爬樹。可這茂密的柳樹是多么美,有我多少回憶與遐想啊!可是現在,這里沒有了蔥翠的柳條,沒有了曼妙的鳥鳴,再也見不到柳姑娘在春風中的舞姿。
一幢幢新式樓房駐守在路旁,每當夜幕降臨,整條路都放出光芒,像夜空中閃閃的明星。小孩在燈光下推著玩具車。不禁想起兒時與伙伴們一起捕捉螢火蟲的日子。夏季的傍晚,螢火蟲總會藏在門前的樹上,但是,尾巴上一閃一閃的光卻出賣了它們。孩子們總愛三五成群的追著螢火蟲跑,螢火蟲飛得低且慢,一天晚上下來,總能捉到好幾十只。最后把它們放進透明塑料袋中,用棍子提著挨家挨戶地跑。我想,螢火蟲不僅僅是童年,而是一代人的記憶。現在想念的是神奇的夜晚一起玩耍的日子。
歲月流逝,時代變遷。即使當年的你,我,他,再次重逢,也再也無法尋回兒時溫馨的故園。所幸的是,趁著我的記憶仍在,拿起筆,為自己留下一段向往的歲月。
【作者的話】這文章真的那么差嗎
【贈言寄語】描寫了農村獨有的悠然又素樸的童年生活,十分愜意。時光荏苒,物是人非也好,還是要往前看,下一秒或許就能抵達心里所向往的地方!作者:郭培庚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