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贊
文明禮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當李太白醉月望酒,吟出這一句時,心中早已破浪乘風。
當歷史的長河奔涌,湮滅古老文明,華夏依舊滄海直行。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猶如黃河之水綿長不絕,縱然坎坷不斷卻仍不止入海之勢。
春陽初明,黃河已生。萬年之前,西方之地仍夜幕降臨,華夏之民早已共產群生。原始社會的人民,群居而生,共產分成。原始共產制中,平等之意泛濫。不論何人,不論何物,都行平等分配。原始的平等分配即使是建立在生產力低下的基礎上而不得不行,但與如今社會主義國家奮力追求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實行方式何其類似,平等之意,華夏自古有之。
夏荷漸盛,黃河已成。當世界的天幕黯淡無光,華夏的夜空閃爍星芒。邁入奴隸社會的史冊,我們看到最耀眼的不是青銅文明,而是一種令今人都贊嘆的禪讓制。堯禪讓與舜,舜禪讓于禹。不以家世,只論才能。對比原始社會的分配平等,更多了一種地位平等。不論出身高貴,還是出身低賤,只要有能力有品德,就能夠成為最高統治者。觀后世制度追求民主,一定意義上來說,亦不過是追求排除了一人治天下的禪讓制。
夏陽赤熱,黃河九落。長河直下云間,蜿蜒華夏大地。唐劉禹錫曾云: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踏進青史,走進封建。仰望天空,西方的大地陷入中世紀的黑暗,東方的天空星月共鳴。
毛主席詩云:不到長城非好漢。萬里長城橫亙中國大地,為后世留下了世界奇跡。如同巨龍一般,守衛著古老的民族。走近六朝古都西安,一眼望去就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輕微的一瞥,即可回想起大秦那個強悍的年代。執起筆,筆尖滑落間,流出一個個方正的漢字。相走近,言語回應時,說出一口流利的漢語。回首往事,這一切都來自那個華夏騰飛的年代,那個讓人無法忘懷的王朝。
公元前221年,大秦王朝建立,這個飽受爭議的王朝為后人留下了許多。不論是功是過,秦朝留給后人的,可以作為典范的就是那個完整,統一的法制體系。公元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黨中央提出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依法治國要求。公元1982年,中國頒布了憲法。當后人為了一個完整統一的法制體系而努力的時候,可以作為后世典范的就是大秦王朝的法制。完全貫徹了法律的本質。一切人,一切事,都用法衡量。公平法制思想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秦朝的法制體系是這個王朝最閃耀的地方。是華夏先賢留給后人,留給世界的珍貴寶藏。
時光匆匆,歲月熒熒。當秦月照過漢關,歷史的畫卷劃下一筆大漠弓寒。六合之內,大漢之土。華夏九州,皆是漢家子弟。這個喊出如此豪言的王朝,帶給后輩的,是那大雪滿刀弓,策馬取龍城的壯情。這個接過大秦馬鞭的王朝,留下無數贊揚的,是那:明犯我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從古至今,從漢開始。漢人成了華夏之民的自豪。漢朝,留給華夏的,是不卑不亢,不屈不撓的堅硬脊梁。帶給歷史的,是強悍之國,禮儀之邦的贊譽。強盛是漢朝的代名詞,在這追求華夏復興的年代,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這種精神,必不可少。
日月星移,江河共涌。青史里,唐永遠是一個不可磨滅的王朝。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秦月被烏云蔽遮,當漢關被歲月蹉跎,揚起華夏之名的就是唐,這個史載萬邦來朝的國家。
若你橫跨大洋,去往異鄉。當你迷茫無助,不知何往。唐人街,這個極具中國獨特藝術名字的地方,會是你落足之地。唐人街,顧名思義,來自于唐。千年后,依舊能讓名字活躍在世界各地。這就是唐朝的魅力,這就是文明的悠長。
夏花正紅,平野更盛。唐朝的天空最美的不是詩,不是文,而是自由。酒入豪腸,三分釀成了劍氣,七分嘯成了月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就是唐人的代表,自由,豪爽,正義,不畏權勢。盛唐風骨,便是如此,從個人而說,自由,隨心;從國家而論,開放,包容;從民族而言,不屈不撓,不卑不亢。
晚夏暮風,黃河曲折。歷史輕掩舊唐的史冊,翻開新明的書盒。展眼的卻是讓人耳目一新,這個出身艱難,歷盡坎坷的王朝。帶給后世的卻是野草一樣的堅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大明兩百七十年,短暫的王朝,讓人無法忘懷的是它那永不低頭的錚錚傲骨和那新芽初生的內閣制度。建國之初,便喊出壯語: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終其一朝,從沒有低頭過,從沒有放棄過國都。這與后世抗日戰爭中人民軍隊寧死不棄陣地何其相似。這不得不說是漢人風骨的一脈相承。大明王朝創造了曾經所有王朝都沒有的內閣制度。近代西方曾以內閣制度自豪,殊不知內閣制度早已在明朝就有。民主意識雖然模糊,然而卻有了實行方式的基本框架。這是大明留下的珍寶。
在當今以人民民主為核心的中國,民主不棄,華夏易興。
短秋已殘,更近寒夜。故城埋深野,新朝卻入冬。越過了晚明,走進了大清,竟不知卻是華夏黑暗的來臨。當清朝統治者沉醉于康乾盛世的浮華,已錯過了危機的最好時刻。
冬夜刀風,黃河亂空。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堅船利炮將華夏轟進了近代。這是民族的恥辱,也是民族的悲痛。自此以后,一次次的侵略將兩千多年豎立的民族脊梁打彎。一次次的戰爭將中國大地打的遍地瘡痍。青史公正,不改初衷。一張張不公平的條約都在華夏子民的心中刻下了一道傷痕。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中法戰爭,中俄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這是歷史,這是傷痕,這是滅國之痛,這是血海深仇。
國之將亡,必有忠良。這是一個混亂的年代,這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這個時代最有力的宣言。為了民族存亡,多少英雄奮不顧身,飛蛾撲火般的沖向戰場;為了國家重生,多少志士勇往直前,絞盡腦汁的尋找方法。
時勢造英雄,當孫中山三民主義一紙宣言,辛亥革命一戰功成,雄雞一唱天下白。當共產黨抗日戰爭中流砥柱,萬里長征浴火重生,渡江一聲東方紅。有多少人聽著那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然后淚如雨下。有多少人想到了秦漢唐明的強盛,有多少人想到了那句:明犯我華夏天威者,雖遠必誅!又有多少人回首輕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然后淚流滿面。
冬雪亂飄,黃河常澇。有語:黎明前的黑暗是最為黑暗的。華夏大地仍舊千瘡百孔,狼煙卻又四起。抗美援朝,又是多少好男兒躺在異國,又是多少白發人送黑發人。十里長街送總理,又有多少人滿目淚光。唐山大地震,又是多少人淚中帶血。臺灣分隔,又有多少人低念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冬風輕過,黃河積流。1979年,有一個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跡般的聚起座座金山。當改革的春風吹過祖國大地,古老的華夏開始重生。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春風化雨一樣滋潤干涸的土地。盛唐的自由與開放,千年前種下的種子,千年后開始抽出新芽。1950年抗美援朝,大漢王朝寧死不屈的風骨繼續延續。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召開,大明王朝的民主框架被創新,并有了社會主義特色內容。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依法治國的理念提出,大秦王朝的法制體系開始復興。
雪萊詩: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么?
冬落春興,黃河奔鳴。毛主席曾說:欲與天公試比高,還看今朝。蘇東坡亦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當歷史翻開新的一頁,當新世紀的腳步踏近、當改革開放的成果展現、當中國民族開始復興。中國已經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前行,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實現中國夢。為著這個新的目標,共產黨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不斷努力,不斷前進。
2000年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十七大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并在以后提出八榮八恥等觀念。2012年,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思想。一代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推陳出新,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為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
白駒過隙,日月如梭。當寒冬即將過去,又是迎來一季春暖花開。如今的華夏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世事坎坷,在華夏復興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無數艱難困苦,但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魯迅曾說: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不管國家復興的未來是如何,謹守民主不棄,華夏必興。
又是春日一季紅。當中國人民褪去狼狽,精神振奮地建設社會主義,我們想起那句:黑夜給了我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們卻用它來創造光明;當九州大地春風化雨,改革之路依舊蜿蜒前行,我們記起了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當華夏巨龍氣宇軒昂,展翅騰飛于世界的天空,我們憶起了那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作者的話】這是我準備參加征文比賽的文章,咳咳,大家看看就好。我只是打個醬油
(文/念黎)
作者:念黎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