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櫻城鶴壁又成了櫻花的世界。春風里,走在花如海浪一樣涌動的櫻樹下,覺得自己也是花海中的一瓣了,也散發著縷縷馨香……
透過窗口向外看去,兩眼瞬間被櫻花裝滿了,連陽光也呈現出櫻花的色彩。鳥兒在枝上跳來跳去,和我一樣,它也陶醉在了姹紫嫣紅里。風吹來,花芬芳,心蕩漾。此情此景,此時此刻,無論什么樣的煩惱憂愁,片刻就會煙消云散;深呼吸,慢吐納,輕徜徉,心曠神怡,不知今夕何夕。
櫻花簇擁著石林會議舊址,芬芳之中依然透著紅色的光芒。在這里,紅色澆灌出了櫻花的主題。這片土地一定記得,73年前的那個初夏,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此召開各縱隊首長會議,研究強渡黃河、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進軍方案,吹響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號角,拉開了解放全中國的序幕。走進這個開滿櫻花的城市,就像置身安徒生的童話,空氣中彌漫著花香,四處呈現著迷人的色彩。清晨和傍晚,有弦歌聲聲,在花海中流動,在人心頭流連。偶爾見我打開書房的時候,一下就撲了過來,馨香頓時占領了各個角落,甚至連稿紙的方塊里也是。我已經聽見了它們爭先恐后的腳步聲,就像一首兒歌一樣縈繞于風中:
櫻花紅來櫻花白,
櫻花粉來櫻花黃;
大大小小都一樣,
處處馨香在飄飛……
這里是櫻花的故鄉啊。據文獻資料考證,櫻花起源于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宮苑內栽培。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白居易在詩中描繪了一幅櫻花圖:“亦知官舍非吾宅,且鄙接B涸裕獻艚炊轡蹇跡儆λ畝燃”明代于若瀛更記述了清晨透過雕花窗欞看到的情景:“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到了盛唐,櫻花已從宮苑廊廡來到了民舍田園,四處行走,滿眼是絢爛綻放的櫻花,烘托出一個盛世華夏的偉岸身影。當時,盛唐繁榮,萬國來朝,島國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也被櫻花楚楚動人的姿容所感染,將櫻花隨著建筑、服飾等一并被朝拜者帶回。因此,日本栽種櫻花才千余年歷史,比中國晚了一千余年。
櫻之楚楚,如花木中的嬰孩少女,讓人憐愛。所以,當櫻花開遍如“詩經”一樣古老的淇河岸的時候,我相信,這里應該是鶴壁最動人的所在,這時節應該是鶴壁最美麗的季節。櫻花弄影深邃景深里的淇河,它是從詩經里流出來的一條河,淇水湯湯,綿綿不絕,從古一直流到今。
淇河之水,春來綠如藍。大山矮丘、古城新村、大街小巷、田野平疇、尋常巷陌,因淇河之水的滋潤營養呈現出動人的色彩和感人的韻律。也正是因了櫻花,才使得這里的氣候有了韻味,叫它櫻城。而這里的櫻花卻是屬于民眾的,全天候、多維度、全方位,屬于老百姓。櫻花開放在了每一個人的心頭,燦爛得人人都心花怒放。甚至,這里的人生在花中不覺美,久而不聞其香,僅僅看作尋常罷了。可外來的人,面對這美不勝收的人間仙境,發出無限感嘆: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這個春天,櫻花如約而來,鶴壁又遁入了花海。四月,本該是鶴壁人呼朋喚友來家鄉賞櫻的季節,卻因為一場疫情而遲滯了人們的腳步。但櫻花似乎懂得,它們以更加濃郁的芬芳和更加鮮艷的色彩,默默地站在那里,站在大街小巷,站成了一個世界的風景。
我想,鶴壁的櫻花一定與武漢的櫻花在互通著消息,“封城”封住的是肆虐病毒的腳步,卻封不住人們對美的向往和對同胞的骨肉親情。武漢的櫻花向世界報告著這個城市不屈的人民,報告著逆行的白衣戰士奮不顧身的感人事跡,并代表全世界的櫻花及其整個家族,向偉大的武漢人民和偉大的白衣戰士,向這個春天里與疫情博弈的所有熱愛生命和熱愛美的人們,致敬。這個春天,鶴壁的櫻花和全天下的櫻花一樣,以它們最美的姿勢,站成最美的風景,獻給這些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獻給堅強堅韌的武漢人民,獻給全世界支持和援助武漢的人。
風雨過后,在晴朗的天空下,櫻花開得也是恰到好處。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