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那家經營海鮮的酒店,是下午二點多。
我想回家休息,老秦提議去喝茶。在車上,他一再向趙先生提說想喝兩款茶,其中一款是保塘。我第一次接觸它,口感表明,它的味道確乎不同一般,首泡沒有大多普洱茶常有的輕微的苦澀,有點甜。
茶的味道如何,除了環境等根本因素的影響,也與沏茶的水質及茶藝師的手上功夫有關。把一壺好茶泡壞了的情形并不鮮見。小雅執壺。她在這家茶店已經工作了九年。當它還在別的地方,沒有遷來時,她就是它的員工了。她是最早加入的為數不多的元老級人物。現在,她擁有一個茶藝師應有的資質,手上功夫嫻熟老道,為顧客所欣賞和推崇。
她給人的印象,一如她的名字。她有著168厘米的個頭,或許還高,身材勻稱、苗條,皮膚白晰,容貌端好,呈一種無需刻意修飾的自然。見過她的人,以為她出身在城市,生長于優渥之家。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除了上面提及的原因,還因為她舉手投足流露的氣質:文靜,含蓄,內斂,與生俱來的羞澀。在茶店,工作人員上崗前都要經過專門培訓,即便行步都有要求,身形挺直,步態穩健,不徐不急。小雅行步既有少女的矜持,也帶著臺步的韻致。未曾開口,先露出一脈潔白整潔的牙齒,顧盼間,莊重謹嚴。
她來自武安山區。父母務農。她的容貌為父母所賜,為武安山水滋育。“山高出俊鳥”,誠哉斯言。說到她行為舉止的得體有度,應歸功在茶店的歷練。入行以來,除了吃飯、休息、探家外,幾乎時時刻刻與純正茶葉保持親密接觸,用“須臾不分”形容不算為過。她經過茶道的系統培訓,多次深入云南的茶山,沐浴天地自然真氣,于紅塵野外設立茶席,演繹茶道、茶性,普及沖飲常識。她從服務中見識了人性和茶趣。這是甄別、修為、還是呵護,讓原本清純如水的她變得更純潔、更澄明、更溫文爾雅。她經年累月與茶為武,經年累月與愛茶人打交道,心地、性格、眼光得以凈化。她接觸過形形色色來喝茶的人。即便好飲之輩,沾酒以后,面對一盞清茗,呼吸縈繞周圍的芬芳,也會從渾濁里爬到岸上。不爬由不得他。小雅在這里看到和感受到的,自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因為事情牽絆,我有一些時日沒來這里了。記得還是今年春上,在店里小坐,見過她一面。她為我們泡茶,有些疲憊,面容略顯憔悴和暗淡。我感嘆時間的無情和刻薄,對誰都不肯照顧。這次見她,隔了半年,印象退回到了從前。紅潤重回她的面龐。青春的容顏如快馬,倏然而失又抽冷子閃回。讓我覺得時間還是夾雜了私心和偏愛,特別眷顧了像她這樣的女孩。一起喝茶的幾位也都注意到了,稱贊她的狀態,為她告別小恙、重回健康而高興。我有一個感覺,那么嫻雅的姑娘,端坐正位,執壺分茶,虔恭仔細,淡定自若,徐徐如也,整個人仿佛一塊美玉,就容貌言,是一塊不折不扣白璧無瑕的羊脂玉。
有人開她的玩笑,說誰找了她便是誰的福氣。這是不用說的。她聽了,會心一笑,依然故我傾心于茶事,傾心于周致的服務。據說,以前父母催她,讓她于茶事余暇,留意自己的終身大事。她在心,表面一如平日,知道急是沒用的。戀愛需要緣分,緣分多半得等待,正是因為有了等待,愛情才令人向往,顯得神秘而美好。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不能不提。城市化進程高速演進,年輕人紛紛離開鄉村,投身心儀的城市,其中不乏為數眾多的優秀女孩。他們與城市千絲萬縷地綰結在一起,將勤勞和汗水筑進它日益增長的高度和寬度。在獲得經濟獨立的同時,也獲得更高遠的視野,形成新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們為城市強力吸引,不愿撤退回鄉村,撤退回色彩單調的生活。故鄉當然隨時悅納他們,他們卻注定回不去。
問題因此產生。這一龐大群體成為獨特的存在。他們夢寐以求在城市里有一處棲身之所,像所有年輕人一樣,擁有自己的愛情和幸福,一份打工之余的恬適生活。現實堅硬,不由分說。歷史形成的城鄉差別的鴻溝猶在,彌合處仍存罅隙。對于鄉村,對于生養他們的故鄉,不得不背對,且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和懷想。故鄉成了尷尬的存在,如他們在城市的處境。他們無數次地回望和轉身,依戀,期望,侵入骨髓的難以言說的滋味……
在鋼骨水泥的皺摺里,有不少像小雅這樣空谷幽蘭般的女孩……以青春去搏未來。命運之神保持緘默,在城市巨大而灰暗的陰影里,設下撲朔游離的謎語,不輕易揭開……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