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節是孩子們最快樂、最高興的事情了。因為小時候生活艱難,只有年節才能吃上一頓好吃的飯,比如端午節。
兒時,對端午節的特別意義沒有什么印象,不知道屈原是誰。只知道到了端午節,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香噴噴的粽子和饞得流口水的煮雞蛋。
離端午節還有十來天時,母親就開始淘大黃米了。大黃米必須反復淘幾遍,直到一點砂子也沒有;然后把米泡上,買來粽子葉,把自己家院子里長的馬蓮泡好。這時的整個院子都會飄出粽子葉的清香,饞得我們幾個孩子吵著要吃。母親說:“別急,大黃米還沒有泡好呢,得等幾天?!?/p>
我天天盼望端午節早點到來。離端午節還有兩天,泡的大黃米起泡泡了,母親就準備包粽子了。
我端來一個小凳子,坐在母親身旁看她包粽子。母親先拿兩張墨綠的粽子葉對齊并攏,彎成一個小勺的模樣,然后抓起焦黃的大黃米放入“勺”內,一邊放一邊用手壓一壓。母親說,這樣包出的粽子才結實、好吃、有勁道。等壓實了,母親把剩下的粽子葉七裹八裹地裹成一個小巧玲瓏的“團兒”,隨后,用馬蓮繩纏上幾遭兒——一個似奶奶小腳一樣的粽子就包成了。
看著母親包得有趣,我也想試試。學著母親的樣兒,拿起兩張粽子葉,彎成“小勺”,可我彎的粽葉勺不是太大,就是太小,總是別別扭扭的。放的米不是多了,就是少了,還總往外漏。我只得從盆里再抽出一張粽子葉,把它們纏在一起,用馬蓮包扎得橫七豎八,像給粽子五花大綁似的,有點“慘不忍睹”,最后還是包壞了。
母親說:“可不用你了,把粽子葉弄碎了,白瞎了!”
等著吃現成的吧,我不停地咽著口水。過了一會兒,母親終于包完了。她把洗好的雞蛋和粽子一起放到大鍋里。加火,開煮……
開鍋了,熱氣騰騰的,屋子里彌漫著粽子的香味。
粽子剛出鍋,母親就讓我給村子東頭、我的小伙伴柱子家送去幾個。自己還沒吃上呢,先給他家送去,我心里很不情愿,但母親的話我不敢違拗。
吃粽子時,蘸點紅糖,吃著那才叫香甜呢。
吃飽了,我們哥幾個就去瘋玩,心里還是惦記沒有吃完的粽子。母親說:“別吃涼粽子,又涼又粘的粽子吃了會胃疼。”母親怕幾個饞小子吃冰涼的粽子,就把剩下的粽子放到一個筐里,掛在閑屋的房梁上。母親心里一定在想,這幾個“小崽子”肯定夠不著了。她哪里知道,她幾個淘氣的兒子,就像猴子撈月亮一樣——二弟騎在我的脖子上,小弟騎在二弟脖子上,輕松地夠著筐了,于是,一通大吃……
做賊心虛,我們哥幾個也不例外。小弟悄聲問:“大哥,媽知道怎么辦?還不挨揍?。 蔽业闪诵〉芤谎郏骸俺酝炅瞬畔肫鸢ぷ?,晚了!”
我畢竟比兩個弟弟大,母親不單單是怕我們偷摸吃,作下胃病,因為剩下這么一點點好吃的,可是家里的細糧呢。爸爸天天干體力活,受苦受累的,應該給爸爸留著。想到這兒,我心里一陣慚愧。這時候,我才記得,外皮橙黃色的雞蛋和粽子在一鍋里煮,出鍋以后,雞蛋皮變成了棕色,好像老爸曬黑的臉……
端午節這天,家鄉還有登山的習慣。吃完早飯,我們這幫孩子每個人都拿著兩個煮熟雞蛋,去登家鄉的二龍山。
我們登上二龍山頂后,就玩“抓特務”的游戲:把帶來的雞蛋藏在石頭縫或者松樹下,大家分頭去找,誰找到了,就算把特務抓到了;然后就“頂雞蛋”——頂雞蛋游戲就是把兩個雞蛋“頭碰頭”放在一起頂,看誰的不被頂破就算贏了,贏的人就可以隨便吃頂破的雞蛋。
我的小伙伴中,柱子雖然個子很高,但身體比較單薄。外表看著大大咧咧,可心眼挺多的。他和我們一起出門時,一個雞蛋也不帶,我就把自己的雞蛋分給他一個,讓他和大家一起玩。他總是拿雞蛋的小頭兒頂我們雞蛋的大頭兒。煮熟的雞蛋,小頭兒是實心的;而大頭兒則是空心的。小頭兒很容易把雞蛋的大頭兒頂碎。所以柱子總是贏家,大家帶來的雞蛋,大部分都進了柱子的肚子。
那時,我那里知道,柱子的媽媽有病,常年吃藥,幾乎干不了什么活,家里特別困難。柱子平時在家連一個雞蛋都吃不到……
初中畢業后,柱子穿上軍裝參軍入伍了。臨走時,我們互贈筆記本留念。記得我在扉頁這樣寫到:“為革命五湖四海聚,黨召喚鵬程萬里飛?!蔽疫€讓母親煮好幾個雞蛋讓他帶上。
那天,穿著軍裝的柱子顯得特別精神,他和大家一一握手。走后的一個月,我接到了他的來信:他去了遙遠的廣州軍區;同年,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了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柱子永遠地守候在那里了……
端午節啊,永遠值得我回憶!
每當粽子飄香的時候,我便想到了屈原,更想念柱子。我懷著深深的思念,遙望南天:柱子大哥,端午節到了,回來吧!現在,咱們的生活好了——粽子和雞蛋可以天天吃,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