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清明是柳的世界,門前插柳人家不多,但是人人都會吹柳笛,而會做柳笛的孩子們總是充滿了摘枝的欲望。
每年的清明期間,故鄉(xiāng)的柳枝已是吐芽噴綠,外皮與骨木質(zhì)松弛起來,此時正是做柳笛的最佳時候。做柳笛看起來事小,卻是一個技術(shù)活兒。首先選粗細均勻、無疤結(jié)的柳枝截取下來,然后旋轉(zhuǎn)柳枝用小刀刻斷幾處柳皮,用腳或手來回勻力地揉搓,直到柳皮打滑為止,然后用嘴緊緊咬住柳枝里的木骨,兩手邊擰邊抽,綠蔥管似的柳皮兒被整體褪了下來,選一頭捏扁,一件自制的“樂管”便脫穎而出。此時,把柳笛含在嘴里,鼓起腮幫,用力一吹,聲音便“嗚——嗚——”地響了起來,洪亮清脆,給鄉(xiāng)村物質(zhì)匱乏的娃子們帶來了道不盡的樂趣。
柳管的長短粗細決定了柳笛聲音的高低,細而短的聲音清脆悅耳,吱吱的像小鳥鳴唱;粗而長的聲音渾厚有力,哞哞的像老牛低吼。你吹一聲,我也和一聲,做柳笛的技術(shù)高低就在這聲問候中比試出結(jié)果來了。我剛開始懂得做柳笛時,“拜師”于年齡比我大點的小伙伴,但人家“倚老賣老”,不肯教給我。我只好把過年舍不得吃的水果糖送一塊給人家,人家才會露著幾分得意的神色,有一搭沒一搭地教我?guī)渍校亿s緊用心去領(lǐng)會,反復(fù)試驗,很費了一番功夫,才算入了門。
山里人出門就是山野,不曉得那文縐縐的“踏青”詞語,如果非要說“踏青”,那吹柳笛就是山里娃最好的“踏青”。清明的一大早,各家出村上墳祭祖完畢后,小伙伴們便聚在一起吹著自己的柳笛,互相比著聲音高低,此起彼伏,高昂嘹亮,儼然一場樂器大賽,又好像為迎接春天來臨而開的音樂會。還有的使出花招,在柳笛里滴上兩滴水,那哨音就有了一種悅耳動聽的水音;更有經(jīng)驗的,弄出兩三寸長的柳皮兒,模仿竹笛,等距離地扎幾個孔眼,吹時用幾個手指按著孔眼,不停地交替起伏,便會發(fā)出音調(diào)簡單卻也有點像竹笛一樣錯落有致的“味道”。年紀小點的孩子,做不好柳笛,自然也吹不出好聽的調(diào)子,那聲音好似豬貓狗叫,嘈雜刺耳,但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開心快樂的笑容,吹著、哄著,完全陶醉在柳笛奏出來的美妙樂章里了。童年時的生活貧窮,玩具奇缺,這柳笛就是我們最好的音樂了。山村里的清明,也在這一聲聲悠長的柳笛聲里漸行漸走,成為農(nóng)家最感人的季節(jié)。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