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炎炎夏日,父母會拿蒲扇扇啊扇,扇出涼風一陣陣,扇出濃濃的愛,總是溫暖著我們的心靈。
兒時的夏天酷暑難當,怎樣消夏就成為父母談論最多的話題,尤其是蚊蟲來襲、過于炎熱難受,便得用“武器”來抵擋了。啥“武器”最合適?蒲扇也,父母形成了共識。
不是嗎?白天,屋外太陽毒辣,地氣上升,實在烘人。難免會短暫地外出,汗水很快就淌出來,而且腦袋暈乎乎的,難受極了。這種情況下,父母則拿著蒲扇,不急不慢地扇起來,扇出了陣陣涼風,減輕了痛苦、難受狀,倍添了涼爽感。
屋內的溫度明顯低得多,但還是有些熱。父母各自拿著一把蒲扇,扇一陣,歇一會,又扇一陣,循環往復,只任涼風拂面,心兒涼爽。不時,響起對蒲扇、夏天、涼風、菜蔬、家務、水稻、玉米等議論聲、歡笑聲,便是父母恩愛有加的寫照。
每每此時,我和弟弟總會“吃醋”,要當“第三者”或“第四者”。父親見狀,明白了我們的意圖,馬上把蒲扇對著我們,使勁地扇啊扇,同樣扇出涼風一陣陣,把我們扇得涼爽安逸了。
由于用力過急、猛,父親扇的次數減少,顯然是手軟、累了,那就歇歇吧!母親找到了問題所在,過來告誡父親:要勻速地扇蒲扇,才不會太累。說著說著,母親做起了示范。
父親是個聰明人,一說都懂,一看就會,立即效仿起來,一會兒朝自己扇扇,連呼“涼快”,一會兒朝我們扇扇,扇出來的涼風,足夠我們享用。當然,更多的是給我們扇涼風。累了,養精蓄銳后,接著扇。直到我們覺得涼爽至極了,父親才擱好蒲扇,要么靜靜地閉眼、冥思,要么帶著涼意在午睡中安然入夢。
醒來后,還是熱。父母輪流著扇蒲扇,扇自己,也扇我們,一家人也就感到了涼快,其樂融融,幸福至極。
晚飯后,蒲扇更有用武之地。先是到地壩歇涼。那里有幾根板凳,茶盅,蒲扇兩把。地氣消退慢,仍然感到熱。加之,自然風少得可憐,尤為具體?!班浮备赣H便使出渾身解數,喚風。結果來了幾絲風,約感涼意,但解決不了大問題??磥恚焉炔攀亲罘€當的“扇風器”。父親手拿蒲扇,扇出涼風一陣陣,“哎哎”地抒情,夠愜意的了。我們則是受益者,不單身心涼爽,還唱起兒歌、手舞足蹈,怎一個樂字了得!也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父親似乎一下子童心未泯,也扇著蒲扇,加盟到哼唱兒歌里了。
母親忙完家務,也來坐在板凳上,扇蒲扇,扇出涼爽的心境,特別是不時對著我們扇,令我們感動不已。
父親最拿手的是“故事會”。只見他一手拿蒲扇,扇幾下,講兩句,很有說書的味道。我們感受著蒲扇扇出的涼風,洗耳恭聽著父親神奇幻化、感人至深的故事,偶爾喝喝氤氳著清香的茶水,不爽才怪呢!“嘩嘩嘩”,我們的掌聲響起,那是對父親故事會的褒揚。不經意間,父親講了好多個故事,蒲扇一直慢扇著,扇出涼風一陣陣,扇出歇涼的美妙,不能不令我們徹底折服、心生景仰、感恩父愛。
瞌睡蟲爬上來了,我們打起了哈欠。父親停止了故事會,與母親一道把我們抱上床,扇著蒲扇,扇跑蚊蟲,關上蚊帳后,才去忙他們的事。
以后的日子,炎熱依舊,那兩把蒲扇就功不可沒地給我們一家人扇涼,伴我們度過夏日難熬的時光。
漸漸長大后,我們懂得了感恩,就在夏天拿起蒲扇為父母勻速地扇涼。頓時,父母古銅的臉龐上露出了笑容,夸獎我們是個好孩子,要好好學習,今后才會有出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享用著父母在夏天扇出的涼風,倍感溫暖,信心、干勁十足,終于走出了大山,一躍成為城市人。這,值得欣慰。可是,遠離老家,人已長大,就沒再享受過父母扇出的涼風了,可謂憾事一樁。這么多年過去了,那兩把蒲扇早已不見了蹤影,而換成了較新的兩把蒲扇。父母只能在老家為自己和豬、牛、貓等扇涼,卻不能為兒子們扇涼,亦為憾。
最近,我們總算擠出時間回了趟老家看望父母、吃嫩包谷。又見兩把蒲扇,我們情不自禁地拿起來扇啊扇,扇出涼風一陣陣,只任那些溫暖的愛和歇涼的往事次第呈現……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