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撲面、酷熱難熬的七月,我回了趟老家萬佛山。
萬佛山位于洛陽市吉利區西北部的山嶺中,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與西霞院水庫相望。山頭不高也不險峻,遠處端詳,好似一排綠油油的大饅頭。
萬佛山因萬佛石窟而得名。萬佛石窟系龍門石窟“衛星窟”之一,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石窟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
萬佛山石窟建在南北兩個緊鄰的山頭之間,坐北向南,分上寺院和下寺院,有上山門、下山門、大佛殿、二佛殿、老君殿、水廟坡等建筑,大小石窟有17個。石窟嘛,與龍門一樣,大多雕刻在山壁之上。上寺院建在半山腰,以長長的臺階為梯。臺階兩旁多為榆樹和松柏,風拂影動,仿佛是要把來者身上的世俗污穢滌掃干凈。寺院不大,正對大門的是一堵褐紅色石壁,石壁下方淺洞內立一石碑。它右邊石壁上有一大佛龕,露天站立著一尊大佛和兩個脅侍菩薩。大佛高約5米,為釋迦牟尼佛像,佛面朝東,衣紋流暢,但面目因風化而顯朦朧,倒平添了幾分看破紅塵、洞穿時空的神秘之感。
上寺院東邊不遠處,還有一寺,名萬佛寺。萬佛寺向西兩三百米,就是五十年前修的柴河水庫。一汪碧波,天光云影,紅舟綠筏。對岸有涼亭,有碑林,還有片片樹叢。林蔭下,一群男女正在野炊,笑語飄散在湖面山間。環湖柳蔭,還掩映著垂釣的人們。這個水庫我相當熟悉,年少時,我和小伙伴常常到此游泳玩耍。那年大旱,水庫見底,我們還撈了不少大魚。不過,那時的萬佛山還滿目荒涼,植被沒有這么茂密。近些年,萬佛山滿山樹木郁郁蔥蔥,大路小徑四通八達,吸引了不少周邊人們來此休閑。
世事如棋局局新,不變的,唯有人性中天然存在的求真求善、求新求趣。
半天的萬佛山之游即將結束,開車駛出山口,便至老家送莊。送莊村北山頭之上有一座涼亭,名“轉角樓”。村人都說,此亭坐山面水,視野開闊,從萬佛山出來,一定要在此小憩,方能更好領略山水神韻。
拾級登樓,憑欄遠望,好一派山水風光!
只見亭之北側,萬佛山攏翠攬幽,層巒起伏;亭之南面,西霞湖沙鷗翔集,水天一色;亭東,國家特大型企業洛陽石化煉塔林立,鐵龍蜿蜒;亭西,現代村落高樓擎天,鱗次櫛比。仰天而望,藍天上白云艷陽;俯視山腳,公路上車輛奔馳。登斯樓也,恍惚立于天地之中,惠風徐來,心曠神怡。世事看淡,浮塵到此盡消,燥熱盡祛,身心為之清涼!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人親近山水,果能洗心靜慮,養仁啟智。萬佛山不雄偉,卻敦厚質樸;柴河水庫不宏闊,卻清和內斂。人要清心少欲,更要勉力向善,久久自會明心見性,直至清涼之境。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山水之益,到此俱可得矣。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