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浦之夜,一片燦爛輝煌。
當夕陽徐徐地墜入連綿起伏的浮山,西天收起了它最后一抹彩霞時,夜幕就悄悄地籠罩了大地。在許鎮鎮大浦新村內,一條條街衢旁的路燈次第亮起:先是寬闊平坦的主干道兩旁立著的高桿燈齊刷刷亮起來;須臾,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街巷路燈也一下明亮了。頓時,整個新村社區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倘若你注目于某一盞燈,那燈光仿佛是綻放在黑暗中的一朵白色之花,點綴在夜幕中,美麗極了。這些太陽能路燈,有的靜立于社區的廣場旁,有的靜默在蓊郁的香樟樹下,給新村的居民帶來了無限光明與快樂??刹皇??天氣晴朗的光景,晚飯過后,在明亮的路燈下,居民有的在談閑天,有的在漫步,有的用小車推著幼兒在消遣,呈現出寧謐而和諧的景象;還有一些追尋健康時尚的婦女,在文化廣場锃亮的燈光下,踏著輕快的樂曲,跳起廣場舞,幸福寫滿她們的臉龐,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欣賞。她們沉浸在如水一般的燈光中,動聽而節奏明快的樂曲聲和觀眾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其樂融融-----多么溫馨而美好的新村之夜?。?/p>
大浦新村旁的浦西湖西岸,高高豎立的路燈散發著柔美之光,照亮著修長而潔凈的環湖路,好似荷蘭畫家弗美爾的油畫。隔岸觀看,燈光映射在泛著微瀾的湖面上,一閃一閃,跳蕩著晶瑩的波光,迷離而嫻靜。倘若空氣濕潤,地面的水汽與湖中的簿霧升起交織,給這些路燈裹上了一團朦朧的光暈,呈現出迷蒙而空靈的景致,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美的享受。
“燈光勝明月,心懷追少年。”我每每散步于此,看到這些锃亮的燈光,眼前總會出現與少年時所見油燈對接的情景。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每俟天黑,大浦人家的屋內就點起了煤油燈。燈是用空墨水瓶裝上煤油,在上面用粗線穿插作燈芯做成的。點燃后,如豆的燈光僅能照亮一小塊地方。那是計劃經濟的時代,煤油按人頭憑票供應,為了節省點滴煤油,所以天不黑透,農家是不點燈的。同時,燈不僅不亮堂,而且點得時間稍長,空氣中就飄浮著黑灰。孩子們在燈下念書、做作業,婦女們在燈下做針線活兒,鼻腔里總會吸進一層灰。有的人家為節省燈油,天一黑就干脆睡覺。后來,雖然用上了好一點的罩子燈,但村民們還是要把燈光調小一些,盡量少用煤油。及至七十年代,大浦人家終于通上了電,然其時依然貧窮,村民們仍舍不得多出電費,使用的燈泡瓦數都很小,拉亮后也好似紅蝦。斗轉星移,時代嬗變。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天終于來臨。村民們漸漸富裕起來,家里才真正用上了大一點的燈泡,有的人家還點上了日光燈。不用說,燈是越點越亮堂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如今,大浦又搞起了亮化工程,連道路上也用上了路燈。它不僅點亮了大浦的夜晚,也點亮了大浦人民的幸福生活。
大浦燈光之美,更在大浦鄉村世界旅游景區。是的,夜幕降臨,這里華燈齊放。且不說緊倚鄉村世界205國道上那一溜靚麗的高桿燈,單那農業文化廣場上的一盞盞明燈,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列列,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整個廣場被照得一片雪亮。那青青的翠竹,那馥郁的桂花樹,那花壇內艷麗的花,那棵棵如蓋的香樟樹,那遒勁凜然的鐵樹,在或現代時尚或古樸典雅之燈的燈光照耀下,色彩顯得益發蒼翠和秀美,賞心悅目;那懸掛在樹上的紅燈籠,也被映襯得更加絢麗與喜氣了。還有那“大浦綠洲生態餐廳”、“現代農業育秧育苗工廠”等宏偉建筑四周屋檐上的霓虹燈,像一條條在夜空中流動的彩河,流光溢彩,呈現出“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浪漫意境。它們與廣場上靜美的燈光交相輝映,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尤其叫人欣賞不盡的是,那偌大渾圓的“海嘯體驗館”,在夜色中,色彩變幻,時而淺紅,時而嫩綠,時而蔚藍,時而淡紫。遙遙望去,它好似一顆碩大無朋的半圓形彩色寶石,鑲嵌在美麗的浦西湖畔,叫人嘆為觀止,浮想聯翩。
大浦之夜,寧馨而和美。這里千百盞的燈光,明亮而色彩斑斕,匯聚成了一片燈的海洋,疑是銀河落九天,蔚為壯觀。散步在大浦鄉村世界景區和新村社區的燈光大道上,不禁使人生發出一種“天上人間”的喟嘆。
我愛大浦的燈光!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