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諺云:“嘴巴會說謊,眼睛會忽略,但鼻子都知道。”科學研究發現,嗅覺,是人最根深蒂固的記憶。每個人的腦海深處,都珍藏著一本味道的老書。它如同一把神奇的鑰匙,不經意間便常常把封藏在時光深處的情景,一次又一次為我們開啟。
在我的嗅覺記憶里,永難磨滅的,是鄉間彌散的味道。
鄉間味道,是泥土的味道。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母親就開始帶著我下地。母親在地頭找一處樹陰,鋪上層松軟的干土,把我一放就開始了勞作。也許從那時開始,我的味覺神經便感染了泥土的氣息。麥場和新翻犁過的土地,是鄉下孩子最好的游樂場。我和小伙伴們時常光著腳丫跑到村邊,在場上打滾,在地里翻跟斗、開“坷垃仗”,從頭到腳都氤氳在泥土的芬芳里。在農村的時候,我特別喜歡下雨天。不管是霏霏細雨還是滂沱大雨,隨著雨點灑落,空氣中頓時布滿泥土特有的腥香,那是城市中無論如何都沒有的清新氣息。
鄉間味道,是土肥的味道。“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春秋兩季,濃郁的土肥味在鄉野上空彌漫不絕。在農人看來,這種腐臭的味道非但不臭,反而是那樣親切,甚至在一位作家筆下,將這種味道形容為“田野中飄來一陣陣糞香”。沒有實現機械化之前,田野里耕牛遍地,土路上騾馬穿梭,牲口拉下的糞便,會被村民們像寶貝一樣撿拾起來,帶回家填進豬圈積肥。小時候放了學,村里的娃娃都會背著筐頭去拾糞。在我的印象里,那味道絕對不是臭的,而有著一種草料發酵后的酵香。那是樸實的味道、勤勞的味道、希望的味道、豐收的味道!
鄉間味道,是麥茬的味道。芒種過后,麥田一片金黃。小麥收割的季節,一早一晚,露水打濕了麥茬,微風吹過,散發出陣陣幽香。晌午時分,麥茬經過太陽的暴曬,被干熱風一吹,香氣彌漫開來,遍布阡陌,淹沒了村莊。此時,行走在鄉村路上,可真是“麥香飄千里,歌聲隨風揚。”
鄉間味道,是煙火的味道。鄉間的炊煙,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特別是早晚氣溫較低、濕氣較重的時候,家家戶戶屋頂飄出的炊煙,被風折彎,像給農家小屋梳了條長長的辮子。伴隨著柴草的煙味,有煮玉米、蒸山藥的甜香,有小蔥炒柴雞蛋、豬肉燉粉條的濃香,有熬小米粥、貼玉米面餅子的米香……菜是現摘的,雞是散養的,面是新磨的,食材新鮮,味道自然醇美。各種味道從鼻尖到舌尖,刻在嗅覺的永恒里。
我喜歡鄉間的一切味道。在我靈魂的深處,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嗅覺,而是一種特有的印象,是一種生活、一種依戀、一種向往、一種記憶、一種特殊的生活軌跡。那味道,是童年的記憶,是鄉愁的索引,更是家鄉的符號。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