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煙,流年似水。七年前,一個普通的秋日黃昏,數位好友在我住所附近的小餐館,為我把酒餞行,而后冒著瓢潑大雨,驅車送我前往火車站。當晚,我辭別妻兒好友,告別整整生活十二個年頭的泉城濟南,獨自返回家鄉武漢,隨后赴鄂州參加新招錄公務員入職培訓。從此,與往事說再見,人生掀開新的一頁……
或許,正如曾經感嘆的:“人生面臨諸多抉擇和誘惑,也經受著一個又一個難關和挫折的考驗,決絕抑或迷惘,堅守抑或放棄,糾結抑或釋然,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取舍、怎樣面對!”當年,毅然放棄武漢穩定的國企工作,選擇從軍之路,是向往遠方、不甘平庸的性格使然;異鄉漂泊十四載后,選擇回歸故里,又何嘗不是出自內心真實的呼喚?父母在,不遠游。曾經的叛逆與乖張,在經歷世事的磨練砥礪后,也將日益圓融敦厚!
回望十多年的軍旅生涯和異鄉漂泊歷程,面對身份的轉變、環境的改變、職業的變換、使命的變化,始終遵從內心召喚,傾聽真實心聲,初衷不改,信念未移。去與留皆是一種人生狀態和命運選擇,無論過程精彩與否、結局好壞與否,都坦然視之,認真對待,隨遇而安。
七年來,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可謂按部就班、波瀾不驚,平淡而充實。得益于組織關照、領導抬愛和同事支持,從一名基層黨務干部成為市委機關干部,從相對偏遠的鄉鎮進入繁華的市區,并重新開啟武鄂“雙城記”的生活模式,工作環境、生活境遇、人際關系、職業心態等諸如此類,均發生較大調整和變換,也在逐步適應這種變化。長年從事基層黨建,快節奏的工作,繁忙而充實,經歷諸多值得銘記的時刻和事件,調研督查、開會學習、起草材料、校改公文、登臺授課,有一些工作是在鎮、區時的日常業務,也有一些如培訓授課等卻是首次挑戰,雖力有不逮,總算勉力完成,頗感欣慰,心存感激!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每當夜深人靜、獨自晚歸時,思緒就會飄得很遠,心情就會起伏跌宕。昔日求學的艱辛、國企的歷練、從軍的坎坷、報社的苦樂、婚戀的曲折,種種不堪回首的過往,以及現今生活的重壓、工作的不易,加上懷舊追遠、傷春惜逝的敏感個性,都會在某個時間節點,觸發濃郁的羈旅鄉愁和孤獨之感,無處傾訴,難以釋懷。
“孑然逐夢別故梓,負笈遠游十四春。落英蹁躚余蹉嘆,雁過衡州怨無痕。”“寄身濟南疑是客,遙想江城落梅花。”“流年似水嘆虛擲,孤影如鴻徒逡巡。”從2014年5月起,或許是觸景生情,或許是興致使然,先后創作近30首擬古絕句或律詩。多年來,一直潛心鉆研東坡先生詩詞文章,對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的人生體驗和情感訴求深以為然。
人生不易,生活多艱。蕓蕓眾生都在扮演形象各異的角色,也都懷有種種無法言表的苦衷和隱憂,絕非朋友圈中所展示的光鮮和愜意。多年的歷練,讓我深深領悟到,“真善美”中之所以“真”排首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因它是“善”“美”的前提和底色,任缺其一,也難免流于偽善、淪為浮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妨多些真實,少些夸飾;多些真誠,少些逢迎;多些真心,少些功利。
也許,將來會繼續披星戴月、負重而行,也許依然一無所成、藉藉無名,然而能夠不忘初心、賡續奮進,保持獨立思考的真我,未嘗不是一種幸運與幸福!
在這樣一個平凡而值得紀念的日子里,真心祝福遠在齊魯大地曾經朝夕相處、親如手足的戰友和兄弟,衷心感激諸位領導的抬愛提攜與關心愛護,由衷感謝父母妻兒的鼎力支持、理解體諒!
七載畢,再出發!夢依舊,情未移!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