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與文友們相邀乘車到天平山,徒步上山,欣賞天平山旖旎秀美的山光春色。
我們沿著山路邊走邊聽當地文友講述天平山的歷史傳說。相傳,這里在上古時期是一片澤國,忽然有一天,一座山從水中而出,形似天平,人們便稱此山為天平山,自此滄海變桑田。宋代地理學家沈括慕名前來考證,遇一只麻羊和一只白羊。沈括見二羊極有靈性,知非凡羊,于是便緊隨二羊進入山中,竟不見二羊行蹤。沈括四處尋找,終在南山發現白羊,正朝著天平山哀鳴。沈括心知那麻羊已遁入天平山,于是就將天平山改名為"麻羊垴".
傳說雖然美妙,但也終究只是傳說。而真正讓天平山富有傳奇色彩的是新四軍和革命群眾在這里用鮮血譜寫的抗日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天平山是鄂大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中心區域,中共鄂南中心縣委、鄂南指揮部和中共鄂大工委、鄂大政務委員會的領導機關都曾設在這里。這里曾歷經保衛戰、阻擊戰、殲滅戰等大小戰斗數十次,戰火紛飛,硝煙滾滾,軍民同仇敵愾,斗志昂揚;這里山深林密,云遮霧罩,山道盤旋,曲徑環繞;北望長江,南瞰花湖,東連西塞山,西通白雉山;進可攻,退可守,被譽為江南紅色"橋頭堡",是一座英雄的山。
如今,天平山已成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景旅游開發區,每年來這里參觀游覽、緬懷革命先烈的機關黨員干部、在校學生不下萬余人次,讓紅色血脈代代傳承。
我們一邊聽文友講述天平山的歷史掌故和可歌可泣的斗敵故事,一邊欣賞這移步換景的群山秀色。山路拐彎處有一泓清泉,泉水氤氳在裊裊的薄霧里,順溪而下,發出"叮咚、叮咚"的泉鳴。路邊藤蔓搖墜,參差披拂,交織成一道道綠色的屏障。參天的古松滿心喜悅地張開翠綠的傘蓋,仿佛為我們遮擋驕陽。山風徐來,松濤陣陣,不覺心曠神怡,徜徉其間,猶如遨游松的海洋。穿過林海,一片茂密的竹林映入眼簾,高大聳立的楠竹拔節而上,直指蒼穹。新生的竹筍努力掙脫母親緊裹的衣袍,露出鮮活滑嫩的肌膚,猶如初生的嬰兒,展示出生命的活力與光彩。許多不知名的野花也趕集似地競相綻放,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我們沿著石板鋪就的山路拾級而上,一路飽餐秀色,談笑間來到了一片碑林,這里不知掩埋了多少忠骨,眼前仿佛閃動著"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的激戰場景,以及無數革命先烈在硝煙彌漫的戰火中前赴后繼,血染疆場的壯舉。我佇立碑前,默念著碑文,默默地祈禱忠魂安息于斯、長眠于斯。
我們穿過碑林直達山頂,向下俯瞰,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原野、綠色的稻田、錯落的村莊,明凈的湖水星羅棋布,鑲嵌其間,仿佛是一首首無字的田園詩,一幅幅俊美的山水圖。站在山頂,放眼黃龍水庫,只見四面高山環合,綠樹成蔭,黃龍水庫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高山峽谷之中,碧波蕩漾,粼光閃爍,一艘艘游船蕩舟于桃花島、黃龍灘之間。水的明澈、魚的沉躍、花的芳芬與山的情韻、松的挺拔、竹的青翠相融合,一切都是那么和諧美妙。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