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是石鼓,地處平原交通方便物產豐富。
童年,幸福滿懷。 我還沒入學就會讀文件讀報紙了,得益于家庭教育。姐兒放學回來,和我分享趣聞樂事,教我唱歌,講故事給我聽,帶我看電影。
去大隊看,去石鼓煤礦、公社燈光球場看,甚至走夜路去黑石嶺煤礦看電影,是兒時最美的記憶。
姐兒常邊織網邊唱歌:“晚上回來魚滿倉,啊···· 歌聲飛揚,梭子飛舞,屋子天天飛出歡樂的歌。
她們白天要參加生產隊勞動掙工分,下自修后,又跟著爸媽去石鼓煤礦撿煤挑煤到天亮。爸爸邊為黨為民工作,邊做耕夫。媽媽能駛牛耕地,能干粗活,又好心,挑水總是先挑滿村里所有五保老人的缸。我們過得清苦而幸福。
大弟剛讀四年級,就用單車搭著媽媽過江過河,拉竹回來編織東西賣錢,維持生計、供我讀書。千斤竹子架在一輛單車上,逆沙而行,子拉母推。過河時,把竹子扎成竹排,兩人蹲在竹面用力撐,很冒險。
入學前,我已讀了大量文學書籍,還看了一百七十多本小人書。
我是跳級念完的小學。1983年,我以全校最高超過省重點中學7.5分的成績畢業,成為傳奇。我的母校引我為榮。 我的很多試卷,被學校珍藏多年,發給一屆屆的學弟學妹傳閱。
幸福,甜蜜,灑滿我童年的路,隨著求學,越行越遠。
時光荏苒,我在或逆或順的河流中跌宕起伏沉浮。我最落魄時,幸遇留學哈佛的才子、中國作家,他來高州分管教育,使曾在中學任教英語多年的我,回到初中母校工作過兩年,得到親人的照顧與撫慰;我今在小學工作,還是我的親人為我遮風擋雨。
很意外,我在母校小學又幸遇一個德才兼備、慈悲為懷的才子校長!
縱使他日衣食無憂,我永遠不忘父母姐弟的艱辛和一家人相依為命的艱苦歲月,以及血濃于水的親情。
我熱戀我的故鄉!我感恩我的親人和善待我的好人!我會逆水行舟繼續跋涉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