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很好,陽光明媚,天空湛藍。我們一行從貴德出發前往青海湖,一路上丹霞地貌到處可見。沿唐蕃古道經日月山,公路兩旁多是草甸,草甸間牛羊、氈房點綴,風光無限,遇到山便是這樣那樣的傳說。山路雖蜿蜒盤旋,但心情極好,很快就來到了青海湖邊。
遠看青海湖,那湖面就像一塊翡翠閃閃發光。青海湖東南岸,是一狹長的陸地提帶,寬約百步,長約25公里,自南向北沒入海中,形狀酷似一把長劍,于是人們便把這一精典景區稱為二郎劍,藏族人稱之為“?;ⅰ薄9偶显羞@樣的記載:“南岸一堤,闊僅百步,北亙數十里,直奔海腹而沒,名為海帶”。傳說二郎神跑到西海邊,累得口干舌燥,想找口水喝,做點飯。于是變作一老牧民,架起三塊石頭準備生火做飯。當時,西海很小,水很咸。二郎神看到海東邊有一個大泉,便跑去取水。孫悟空知道此泉徑通東海,因此,在上面加了個石板,誰也不能動。二郎神顧不得這些,揭開石板就去舀水。這時孫悟空趕了上來,二人又打了起來,結果,誰也顧不上蓋石板。那泉水一個勁地往外溢,不一會兒,西海瑤池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孫悟空一看大事不好,趕忙抓起附近的一座小山,扔進海里,這才壓住泉水。二郎神見孫悟空神通如此廣大,抽出二郎劍,想砍掉小山,孫悟空急了,朝著二郎神的手臂就是一棍,將二郎神的寶劍打落在地。二郎神見勢不妙,便棄劍而逃。后來,二郎劍便永遠留在了西海邊。
二郎劍景區是青海湖的主景區。草原、沙灘、珍稀動物相伴,是青海湖旅游區一顆耀眼的明珠。
進入大門,便能看到高聳的飛馬騰空雕塑,方形底座,中間呈圓形,頂端立著一匹騰空的飛馬,酷似“馬踏飛燕”。前行,就到了“青海湖景區演藝中心”。往東是詩歌廣場。這里有一座長約數10米、高約4米并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詩歌紀念墻,廣場四周有中外史詩名人雕塑。廣場往北就是青海湖的湖邊。只見那湖水粼粼,碧綠如染,清亮透徹,景象萬千,熱門非凡。
這是一座天然高原平湖,湖岸綠草如茵,湖水碧波蕩漾。雖然是夏天,但那草灘的綠,卻綠得嬌嫩,加上野花點綴,更顯蓬勃。再看那藍藍的湖水,藍得醉人!藍得多彩!說這湖的藍似大海的藍,可它比大海的藍藍得純正;說這湖的藍似天藍,可它又比天空的藍藍得深沉。青海湖的藍,藍得純凈,藍的深湛,似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神秘誘人,溫柔恬雅。站在湖邊凝視:這就是一幅精美的畫卷!青海湖的美浸潤著朝陽的蓬勃,青海湖的美浸潤著高原的偉岸。說她嫵媚,她又莊嚴;說她清秀,她又華麗;說她幽靜,她又顯得喧鬧……這青海湖的美美得粗獷,美得自然,美得質樸。默默佇立,任思緒陶醉,任心潮起伏。在這里疲憊可以不在,煩惱可以忘卻。
湖面和藍天,不知是湖面映出了藍天,還是藍天映出了湖面。水鳥云集,或翔于湖面,或戲于水中,金風送爽,瑞氣蒸騰,一派祥和景象。一陣湖風吹過,湖面泛起了一層層漣漪,將湖面鋪向遠方,天水合一,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蔚藍色的湖水連著淡藍色的天空,白云在上面變幻著圖案,浪花和白云忽然變得像一群頑皮的孩子,開始追逐,開始嬉鬧,這景象更加讓人浮想翩翩,心曠神怡。
欣賞那蕩漾的湖水,欣賞那在水上游玩的游人,湖面在游人的涌動下變得多姿多彩,近處的湖面是銀白色的,稍遠一些的湖面是碧綠色的,再遠些又是碧藍碧藍的了。隨著一天中太陽照射角度的變換,湖面的顏色也變幻著不同色彩,這湖簡直就是一個五彩的天堂。
沿湖修建的木制棧道,游人如織。棧道東側湖邊不遠處有一座西王母雕塑,圓形底座,兩片屏風,西王母頭戴鳳冠,身著素袍,雙臂微張,似乎在擁抱天下,準備給蒼生送去祝福。
藍天白云下,一座佛塔聳立在湖岸邊,一座藏傳臥佛的浮雕栩栩如生。佛塔下的轉經筒吸引著眾多的游客。不遠處,有一座巨大的五彩繽紛的經幡,各色布條呈放射狀圓錐形撒向四方,旗桿頂部為月亮和太陽。經幡是一種簡易的宗教建筑,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畫像。經幡是用牛毛繩將印有經文的各色布條拴在旗桿上并拉向四周,綠色代表草原,白色代表白云,黃色代表月亮,藍色代表藍天,紅色代表太陽。經幡是藏族人民祈福的一種方式,環湖的經幡更增添了青海湖的圣潔和空靈之美。
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鑲嵌在高山、草原間,群山、湖水、草原相映成趣。壯美風光和旖旎景色在博大壯麗中不失俊秀溫柔,在磅礴奔放中不失含蓄委婉。
青海湖的天是那么的藍,草是那么的綠,云是那么的白。藍天白云、五彩經幡、潔白佛塔,五色飄帶織成了五彩的夢,發散著佛光,護佑著大地生靈。
走馬觀花,腳步匆匆,在導游的催促下,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二郎劍,離開了青海湖。
陜西省鎮安縣達仁鎮 錢家明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