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與妻子相戀3年,結婚8年,孩子都上小學了,最近卻走到了不得不商討離婚細節的地步。朋友的母親傷心地訴苦:“這個兒媳婦,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樣才能讓她滿意!原來和我們住在一起,連內衣內褲都是我幫她洗,家務事一點都不要她操心,她還不滿意,非要買房子搬出去住。搬出去之后,我們老兩口天天去幫他們搞衛生、做飯菜、帶孩子,每天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齊齊的,但是都很難換來她的好臉色。他們要開車出去玩,我們怕孩子非要跟著給他們添麻煩,就陪他們一起去、給他們看孩子,還沒回來她就在路上發脾氣……我們真的已經仁至義盡了,她還總說過不下去了,她到底想要我們怎么對她好才可以?”
我與朋友夫婦相交多年,個中情況也算比較了解。作為旁觀者,我其實很想告訴阿姨,兒媳婦根本不是想要你們對她怎么好,而是希望你們不要對她那么好。也許這位阿姨不知道,兒媳婦很不習慣婆婆把她的內衣內褲都拿去洗;不習慣婆婆非要定期整理他們小兩口的衣柜,把她的襪子卷成一團再反包過來;不習慣婆婆每天都煲那么濃的湯,卻很少做口味清淡的小菜;她也不喜歡每次年輕人相約的旅行也總帶著父母……她其實不怕累不怕做家務不怕帶孩子,但是卻郁悶在自己家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她偶爾想在家睡個懶覺,房門會突然被兩老打開,讓她睡意全無;因為兩老一直在他們的生活里轉悠,導致小兩口在臥室里親熱一下都提心吊膽……
正是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日復一日地積累著、壓抑著,終于讓她走到了忍無可忍、瀕臨崩潰的邊緣。在外人看來,她的日子過得有多享受多舒服,她的內心就有多憋屈多煩躁。她開始變得尖刻易怒,變得不近人情,對兩位老人的付出顯得冷漠而排斥。丈夫最初還能體諒她的抑郁,但時間長了,見到父母日夜操勞,還是站到了父母那邊,覺得她無理取鬧、不知好歹。于是夫妻倆爭吵不斷、裂痕漸深,幾次頗為尖銳的沖突之后,兩個相愛的人,一步步走向了婚姻的終止。
朋友的父母無法理解,為什么他們付出那么多卻不被兒媳領情。其實他們沒有明白,現實中,每個正常的獨立個體,都是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間的,哪怕是至親的兒子兒媳。老人無限制地掏心掏肺、自我犧牲,給孩子們巨大的心理壓力不說,還很可能干擾孩子們的正常生活,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愛太甚,則情難堪。只盼更多的人能明白這個道理,別讓你的愛,把你最愛的人,逼入了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