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不曾去過,但是它一直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
兩天前決定開始看這本書,一個原因是久仰村上春樹的大名,還有就是確實無聊,實在是無所事事。
雖然考試將近,但是完全沒有一點想要看書的想法,最近一直處于這個狀態,昏昏沉沉,沒有了前進的方向感,就像你沿著一條路一直走,拐個彎后突然發現前面沒路了,不僅迷茫,而且不知所措。
還有就是前所未有的感覺累,像被抽走了靈魂,從頭到腳,從內到外。
昨天深夜,看書看到一點,完了之后爬到床上躺在那,癱瘓了一樣,好久都沒有動,感覺整個人都空了。
說難聽了,如果不是還有呼吸,如果不是還有那么點意識在想著自己都不清楚的事情,我真懷疑自己差不多快死了。
我很清醒的記得,有那么一刻,我感覺黑暗很恐怖。
躺在床上費勁的晃晃腦袋,把大腦中所有亂麻一樣的東西都甩出去,我似乎很害怕那種恐懼吞噬了自己。
拿起手機,給平時玩的不錯的幾個人發了幾條信息,信息的內容大同小異,就是我最近我又感覺好累。
和我預料的情況如出一轍,幾乎沒有什么回應,不過也在情理之中,在凌晨一點左右這個點,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已經睡覺了,在夢里到另一個世界去釋放自己,去見自己想見的人,做想做的事情,說沒有說完的話。
你說人有時候也奇怪,明明自己知道結果的事情,但是還是會去做,明明知道會讓自己失望,但還是想去親身體驗。
不知道這種情況是不相信自己的直覺,還是故意想用失望和痛苦去麻痹自己的身體。
不管怎么說,像我這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就算有和我一樣睡的很晚而且又胡思亂想的人,但是如果想要再從那少數的一部分人里面找到一個能理解我的人,也無異于花兩塊錢去買張彩票,卻幻想中一次百萬大獎。
就是在這種渾渾噩噩的情況下,我花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
具體的說這本書,我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但好像又隱隱約約的有很多東西落在了心里,說不清也道不明,總之以我現在的水平,還不能夠很好的將那種收獲描述成文字。
或許是幾個人的青春,或者說一代人的青春。
但是這種青春的格調,卻完全不同于現代這個時代,不同于我們現在即將劃上句號的青春。
如果我們的青春里傷感的部分是一種用來裝飾成熟的顏色,那抹掉這層顏色以后,至少剩下的部分還是鮮艷明亮的。
但是在《挪威的森林》里面,我卻感覺到了一種青春的壓抑,或許這種感覺是那個時代賦予的特殊標簽,如果真的是這樣,只能說如今我們還是幸福的。
所有的壓力和傷害,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如果你足夠強大,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除了你自己。
這個時代也沒有那么多傷疤,也不會像神經毒素一樣傳染給你,讓你感染上一個時代的悲傷,那樣的話,僅僅是你一個人,如何承受的來?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從一些網絡資料和書里面的一些內容了解到,作者對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很有感觸,書名也由此而來,所以我也試著去聽了一下甲殼蟲的《挪威的森林》,感覺很平淡,并沒有像期望的那樣也心生感觸,我的感情上升不了那樣的高度,也可能是這首歌對于我來說,還不能夠觸動我心中某一根弦,畢竟這都是歷史了,它流行風靡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哪個世界等待著轉世輪回呢!
對于他們的那種生活,我只能說是文化差異帶來的不同觀念,有些事情沒必要去尋求茍同,別人的再怎么好,或者再怎么壞,那也帶有一個“別人的”這個標簽,你可以去評價,可以睹物思情,可以看著別人的人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唯獨不要去模仿。
每個人的路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那些相邀同行的人,你也不可能準確無誤踩著他們的腳印前行。
我們,只不過是看著別人的故事,去尋找自己的人生。
時光會給我們每個人都裹上一層外殼,上面會布滿歲月的痕跡,我們一直都在不停的追尋,不停的去探索,不停的犯錯,不停地去受傷,一直到最后,我們試圖回歸到原點,回歸到自我的時候,褪去那一層早已傷痕累累外表,掙脫那像枯樹皮一樣的枷鎖,那個時候,可能我們就真的長大了。
我無法去評價渡邊君的青春,也不能去斷然的判定他所做的事是對還是錯,可能村上春樹自己也不太清楚,所以才借此以尋找自己曾經的初心。
不過有一點,我挺喜歡渡邊的性格,和我有部分相似,但是我卻沒有他那種直面自己青春里一切風雨災難的勇氣。
青春里的遺憾,不是因為你沒有遇到那個和你傾心相愛的人,也不是沒有人陪伴你走過孤獨的旅程,你所后悔的,不過是自己曾經沒有犯錯的勇氣。
渡邊的青春里,要說災難和遺憾,那就應該是直子了,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直子,你曾經以為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不管在任何情況,不管歲月如何蹉跎,她都會用遠活在你的生命里,像你的血液一樣,無時無刻不流淌在你的全身,最后匯聚在你的心臟,支撐著你繼續堅持下去。
這,更像是一種信仰。
但是總歸有一天,某些事情的發展,打破了你曾經最堅定的信念,于是你就開始遭受精神上的糾纏和折磨,讓你循環在自己都解不開的矛盾之中,開始對自己有各種之前從不曾有過的想法,開始動搖,甚至開始放棄,也放棄自己。
但是,就像書中永澤對渡邊說的, 永遠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才干的勾當。
直子的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必然,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有些事情,你總不能讓它糾纏著你一生,就算是歲月,也不允許你這么做。
直子所代表的,也不僅僅是那個人,她可以是任何你深愛卻永遠都無法得到的東西,這些存在,除了留下回憶,剩下的只會給你帶來矛盾和迷惑。
但是如果你某一天真正的失去這些的時候,(盡管從未曾擁有過),你會忽然覺得,前方天空海闊,沒有什么再能阻擋你,你會站起來,繼續向前飛翔。
所以,綠子才代表著人生中的另一種選擇。
“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總會一次次不知覺望向遠方,對遠方的道路充滿憧憬,盡管忽隱忽現,充滿迷茫。有時候身邊就像被濃霧緊緊包圍,那種迷茫和無助只有自己能懂。盡管有點孤獨,盡管帶著迷茫和無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對,因為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別人的,只屬于我的。”
恩,只屬于我們自己的。
不論是青春還是人生,總是會有悲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種悲哀中掙脫出來,并從中感悟到某些哲理,最好不要在同樣的悲哀里繼續沉淪。
如果可以,一定要堅強的走下去,別回頭。
還有,一定不要把某一樣東西當成你所有的全部,這樣的話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它,就會感覺自己什么都沒有擁有過一樣,你會覺得自己很可憐。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不曾去過,但是它一直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我相信我也有,而且我也迷失過。
盡管每次看完一本書的時候都有些失落,但是要結束的事情總該有個結果,不然一直放在心里也是個疙瘩,只是本以為故事該按照自己的想象發展下去的時候,一頁翻過去就突然結束了,當時真的有一種突然之間嘣的一聲,那感覺就像心里連接某個地方的一根繩子突然斷了一樣。
很明顯的感觸,也從來沒有看哪本書的結尾讓我這么不知所措,或者說毫無防備。
合上書,眼前的NBA海報,桌子上凌亂地扔著好幾張看過的電影票,還有頭頂的書架,所有的一切都如初見,好像從未曾動過,有些東西,又好像在記憶里存在了很久。
或許,心里有些東西真的斷了。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