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石炭井 曾經的采石工
從我記事起就知道了一個地方一一寧夏石炭井三礦。這是因為我的五叔是三礦的工人。
五叔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響應國家號召支援大西北從河南太康縣來到這里。
打我與哥上小學能寫字時父親與五叔的書信來往都是我倆代筆,所以寧夏石炭井三礦運銷科這幾個字就記憶深刻。
一九八一年我從老家第一次來到久久向往的石炭井三礦。成為了三礦的一位民工。在三礦南邊的一個石山上打料石。
那時三礦就一條街,印象最深的是街面上有一個電影院,一個百貨商店和一汽車站。街南邊有很多的自建房我就與哥哥一家住在那兒。
每天上山打料石很幸苦,因為料石是從石山上裁成四十公分長三十公分寬二十公分厚的小石塊,用以礦區建設使用。
打料石是一項體力活但也更是一項技術活。第一要學會制做工具一一鋼釬。鋼釬是用風鎬鉆的材料經鍛打,淬火制成。
第二要理清石山上石頭形成的紋理,順勢先鑿戰等距的小孔。第三要學會使用十八鎊大鐵錘。
記得剛學時手掌都震裂了,打出的石塊不成規則的長方塊。教我的是一個平羅縣的于師傅他很有耐心,要領都會用心的傳授于我。
學徒期一個月后我每天就能打出五十余塊料石了。那時一塊料石五毛錢我每天有近三十元的收入這在當時就很滿足了,因為那時農村一個壯勞力一天最多能掙十元錢。平時的勞動中雖累但也快樂。于師傅身體很壯實濃眉大眼皮膚黑亮,性格開朗,經常邊干邊唱,我最愛聽他唱的一首歌:九九艷陽天。他做的手揪面片是我最愛吃的。下雨或空閑時間我們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有時也坐在街上看礦上工人上班下班,心里就會想:煤礦工人是多么的偉大光榮。
歲月如流,時光荏苒,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祖國處處洋溢著繁榮昌盛的景象,各行各業踏著新時代的步伐闊步前進。我也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話。但二年多的采石工作是人生第一次的打工徑經歷,石炭井從此在腦海里留下了很深的洛印。
難忘的石炭井
曾經的采石工
永遠的向往和回憶。
?。ㄎ?王國富)
作者:王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