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歲月如詩,到了深情自難收;時光如茶,茶香門口情悠悠;往事如酒,那一件件的往事,編織成了我的故事。下面,我把我的故事慢慢講給大家聽。
從我出嫁的那一天,我的故事便開始了。
我是25歲那年嫁到棠村的。那個時候婆婆家里是個大家庭,小叔子和小姑都還小,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吃了六年大鍋飯。等小叔媳婦娶進家門后的第二年,婆婆就當(dāng)著大家的面開口說:"樹大要開叉,兄弟多要分家。”我一聽就害怕了!我說,我在娘家沒燒過飯菜,廚房里的事,我做不來。婆婆說,沒關(guān)系!我會教你的,一學(xué)就會。后來,我在婆婆的言傳身教下,慢慢學(xué)會了煮飯炒菜。
分家后,我老公還蠻會動腦筋的,跟人家合伙辦了一家粉干廠,我們還到大隊承包一大片桔子地,承包合同是30年。我們夫妻倆白天忙著賣粉干,夜里還要去別人家里加工年糕,毎天都要干到夜里12點,才能下班回家。由于整天忙于賺錢養(yǎng)家,照顧幼小孩子的事只能交給婆婆了。那些年,家里沒有三輪車,賣東西都是靠雙肩挑,有時挑不動了,我會歇下?lián)樱约阂粋€人偷偷抹眼淚。分開過后的第五年,我們就買了村里知青居住過的老房子。當(dāng)時買房的錢不夠,多虧我娘幫我們向親朋好友借了一些錢,我們才買下村里的那五間知青老房。房子買來后,我們就有一個養(yǎng)雞的地方。那時,我們將粉干廠轉(zhuǎn)讓給了別人后,特地買回四、五百只小雞,在家里辦起了一個家庭養(yǎng)雞廠。等雞產(chǎn)蛋了,我還要天天要挑到幾里路外的菜市場去賣。
1988年,我生了第二個兒子。因為要帶孩子,我們雞也不養(yǎng)了。畢竟,賣蛋也是件煩心事。不養(yǎng)雞后,家里改養(yǎng)豬了。老公買來三只小母豬。我每天除了照顧小孩外,還要喂豬,清理豬舍,挑豬糞。偶爾遇到豬生病,我還要給它打針;有空我還要到桔樹地干農(nóng)活。那時,我整天忙忙碌碌,感覺就是一個字:"累”!
1993年,我們家開始造新房子了。那時家里僅有三干元存款,其余的錢都是向人家借的,房子造了三年才完工。2007年大兒子結(jié)婚啦,第二年,我就有小孫子了,孫子由我一人帶。那陣子,我不但要照顧孫子,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老母親,這一老一小的事,常常忙得我頭昏腦悵、暈頭轉(zhuǎn)向,除此之外,我毎天還做家務(wù)、喂豬。這種日子,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
現(xiàn)在的我也年近古稀。我每天起早摸黑地操勞!不就是為這個家嗎?雖然,現(xiàn)在家里經(jīng)濟狀況還是令人滿意的,但是,我的一個心愿還是常常壓的我心里透不過氣。因為,小兒子過了年就三十二歲了,可他連個女朋友都不談,你說煩不煩呀!我一直都在想,若是小兒子把媳婦娶進家門,我就知足了,我們做父母的再苦再累也值得。你們說對不對?
今天我的故事講到這里就講完了,但我的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我相信,已經(jīng)過上小康生活的我,往后的故事一定會更精彩。
(文/詩路花雨andsix)
作者:詩路花雨andsix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