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科技之風,踏振興之路
文/徐上然
近日,嶺南師范學院商學院“朝陽行”社會實踐隊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于廣東省雷州市流沙村已圓滿落下帷幕。在此期間,社會實踐中發生了許多讓隊員們難忘的事情。其中包括電商直播、切身體驗金鯧魚的加工過程等,當然參觀當地著名的“海威系列”也不例外。
在參觀的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海威系列”分為“海威一號”和“海威二號”。從“海威1號”到“海威2號”的升級迭代,背后是湛江在海洋牧場裝備領域的持續探索,意味著湛江深遠海養殖技術和裝備產業全產業鏈的日漸完善。“海威系列”是當今科技創新下的成果,科技服務于便利于人民。為當地金鯧魚產業帶來了許多好處。
湛江三面環海,氣候優越,海洋資源豐富。目前,湛江水產產業鏈年產值700多億元,水產業從業人員100多萬人,是鄉村振興、帶動農民養殖致富的支柱產業。因此,改革創新其相關產業裝備,必定會為當地水產業的經濟效益大幅增長,從而促進鄉村振興。
“海威系列”有助于提高魚的養殖效率、養殖質量。“海威1號”和“海威2號”均搭載有飼料儲存模塊、自動投料機、吊機、水上水下視頻監控、水質實時測量等自動化養殖裝備,可實時監控魚的活動,進行海水淡化、生活污水處理,裝載的各項設備,便于科研人員進行養殖試驗。“海威2號”在水上水下裝載了更多攝像頭,從4G數據通信升級為5G數據通信,增加了用于水文監測、生長監測的傳感監測設備,養殖智能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海威系列”利于節約成本。“海威1號”設置有先進平衡系統、寬闊作業平臺、通道和科學管養設施,抗臺風能力達15級,日常管理只需三個人。其次。“海威2號”開發聲光電磁多源融合環境感知與外來入侵智能預警系統,保障養殖平臺防入侵的安全使用和健康維護。在環保方面,“海威2號”通過搭載太陽能電力系統,實現綠色能源的自給自足。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通過此次參觀,隊員們深深意識到了科技對于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不論是水產業還是其他產業,科技創新對其的作用是非凡的。實踐隊員們也會牢牢把握住創新,乘上科技之風,助力鄉村振興。
乘科技之風,踏振興之路
墨殤
96 ℃ 0 條
作者: Lilith
版權聲明:本文發布于等風也等你 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