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是個星期天。這天上午11時許,劉老老兩口到達交城縣的龐泉溝峽谷漂流上碼頭。兒子、兒媳、孫女為體驗漂流,而劉老老兩口都是七十開外的人了,早就被打入另冊,進了“禁漂流”群。那劉老興致勃勃去做啥?原來,他一是想走出太原城,看綠水青山散散心,二是目標明確,就是要從山中的河里撿幾塊腌菜石。
劉老兒時住老家平遙,記得每到深秋家家戶戶都要腌菜。其中之一是用芥菜腌“黃菜” (用胡蘿卜纓子腌的叫 “黑菜” )。 “黃菜”腌好,芥疙瘩擦下的蝌蚪狀小塊白格生生,切碎的纓纓綠格瑩瑩,而菜湯則是清格凌凌……那才叫個清冽爽口,讓人難以忘懷。這不,這兩年劉老迷上了吃“黃菜”,當然也就迷上了腌“黃菜”。可“黃菜”咋腌?劉老記不清楚。他打電話向老家的親戚問詢,人家告了個清清楚楚,最后強調一定要有塊合適的腌菜石把腌菜緊緊壓瓷實。
去年,劉老就腌了兩大瓷壇“黃菜”。瓷壇是前些年從商店買來的榨菜壇子。照求來的做法,依樣畫葫蘆,兩壇腌菜都碼好、搗緊。需要把腌菜壓緊了,卻只有一塊腌菜石,再找一塊竟遍尋而不可得。劉老腦子還算活泛,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挑一個口徑合適的搪瓷盆倒扣在腌菜上,又把鋁質大茶壺里灌滿了水,再把這大茶壺壓到了倒扣的搪瓷盆上,大茶壺代替了腌菜石——還行!12時30分,兒子一家乘皮劃艇順河漂流而下。劉老和工作人員說,老兩口想看看漂流是個什么情景,也蹭著進了漂流碼頭。劉老一心要找腌菜石,就只身向碼頭上下游走動。可下游岸邊滿目是綠油油的吐穗揚花的玉米,而往上游沒走幾步就碰上了一道柵欄“封鎖線”。碼頭這邊沒有要找的腌菜石,對岸好像有,但有湍急的流水相隔……
漂流結束,三個小時過去,兒子上來接劉老老兩口到下碼頭與兒媳、孫女會合。在下碼頭,趁著兒子一家到更衣室更衣,劉老走到了服務用房的背后,好耶!這里就是河邊。岸邊停著的一臺鏟車,把好多好多的鵝卵石鏟到了河岸這邊做堤堰。劉老這下心里可踏實了,只在這河邊走了二三十米,便找到了大小不一、形狀不同、顏色各異且外表光滑漂亮的5塊腌菜石。這可是他要找的寶貝呀,劉老本想自己一次搬回兩塊,誰知年事已高,硬是搬不動。還是兒子來幫他把這一塊塊石頭放進了自駕車的后備箱。
真是不虛此行。劉老把撿到腌菜石的喜訊通過微信告訴56年前的高中同班同學守恒分享。回信是這樣的:“現在冬天不缺菜了,少吃腌菜吧。道理你懂得。”“玩玩石頭,增添點樂趣就行了。”這份關切真讓劉老心動,今年腌不腌“黃菜”了,還真是不好說。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