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一天,我發現辦公桌上放了一個包裝很漂亮的小禮盒,上面還打了一個紫色的蝴蝶結。
我頓時很生氣,前幾天還在班里強調,過節可以給老師送祝福,也可以自制賀卡,但決不能買禮物。這是哪名同學,強調了多次的事情還是不聽話。
當我打開兩層包裝,里面露出一把很精致的桃木梳子,旁邊還放著一張小字條,歪歪扭扭地寫著一行字:馬老師,祝您節日快樂!您的學生姜禹。
我有點生氣,氣沖沖地走進教室。教室里靜悄悄的,靜到能聽見孩子們的呼吸。
我的目光像一把利刃,瞬間拋向了坐在最后一排的姜禹。姜禹在同學堆里顯得又高又胖,也很白凈,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樣子。每次見到他,他都是先笑,露出一對淺淺的酒窩,再跟我打招呼。此時的他漲紅了臉,偷偷瞥了我一眼,又連忙低下了頭,沒敢與我的目光對視。
“姜禹,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兩個調皮的男同學回頭沖著姜禹笑,其他同學開始竊竊私語,姜禹慢慢站起來,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從座位里挪了出來,慢吞吞地跟我進了辦公室。
“老師前兩天剛講的要求,任何同學都不準買禮物。你給我解釋一下,為啥還要買禮物?”我手里舉著那把桃木梳子,目光有些咄咄逼人。
姜禹低著頭說,老師,那把梳子不是我買的,是我拿媽媽的。
我被他的這句話氣得哭笑不得,“那你為啥要拿媽媽的梳子送給老師?”
姜禹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勇氣,突然間抬起頭說,“老師,我是感激您上次幫了我。自從那節課后,大家都不欺負我了。”
我愣住了。想起剛開學時的一節語文課。那節課我講了一道閱讀題,大致意思是一個叫浩泉的孩子嫉妒若文的成績優秀,利用各種機會對若文冷嘲熱諷,甚至故意把一碗湯潑到若文身上。老師來了,若文沒有告狀,反而說是自己不小心碰翻的,后來兩個孩子成了好朋友。閱讀文章的題目是《這樣的“怯懦”》,提出的問題是:標題中的“怯懦”為啥要加雙引號?你贊同若文這樣的“怯懦”嗎?結合實際談談看法。
平日不愛回答問題的姜禹第一個舉起了手,他站起來,有些激動地說,老師,這不叫怯懦,這叫寬容和大度。
我沒想到這孩子能理解得這樣透徹,便追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有!前天晚上,我回宿舍洗漱,張雷同學趁我不在,把我的枕頭扔到地上了。我回來只是默默撿起來,拍掉泥灰,沒吵鬧也沒告訴老師。還有一些同學,課間來找我瘋鬧,趁機掐我,我的胳膊都青了好幾塊,我也不跟他們吵鬧。我想,這就是寬容吧。姜禹說著挽起衣袖,給我看胳膊上的青痕。
當時,我望著講臺下這些剛入學一個多月的學生,咋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我板起臉厲聲問,有這事沒?為啥要欺負姜禹同學?都誰欺負過他?全班同學都低下了頭。
張雷慢吞吞地站起來說,老師,我們就是看他人憨,拿他惡作劇……以后再也不敢了。
我望著瘦小的張雷說,姜禹比你高,比你胖,要想還手,是很容易的事。可他沒動手,不是怕你,而是寬容大度!還有其他同學,我們班是一個集體,應該團結互助。大家有緣聚到一起學習,3年后將各奔東西,這是多么珍貴的同學情啊!以后還會發生這種事不?
不會!同學們齊聲回答。
我松了一口氣,見姜禹在座位上也長長地舒出一口氣,還小聲說,謝謝老師。
這件事過去一個月了,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凈,沒想到這孩子還記在心里。我緩緩放下舉著桃木梳子的那只手,放緩語氣說,姜禹,老師收下你的心意,可這梳子你必須拿回去,還給你的媽媽。
姜禹突然間抹著眼淚說,老師,我媽去國外好多年了。讀小學時,我總欺負同學。媽媽警告我說,你要是再跟同學打架,我就不回來了。從那時起,我便學著忍讓,不跟同學打架。可是,媽媽一直也沒回來,家里只留下了這把梳子。
多懂事的孩子啊!我的鼻子一酸,竟落下淚來。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