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孝順順為先,為人子女,不僅應贍養,更應善待父母。但筆者身邊有位84歲的獨居老人李大爺最近卻高興不起來,原來,自從自己談起了戀愛,3個兒子都打電話要和他斷絕往來,老人說:“我沒偷沒搶,沒覺得自己丟人。”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里,總會或多或少遇到這樣的老人,他們有子女,有家庭,不為生計所迫,甚至還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卻擁有一些在外人看來“奇怪難懂”,更讓子女們覺得“抬不起頭”的興趣愛好。比如,有的老人去給別人當模特,子女不理解;有的老人發揮余熱,掙點小錢,子女不理解。李大爺的苦惱,是現在很多老年人的共同心聲。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讓自己快樂的事,卻成了別人茶余飯后的笑料,甚至變成子女與自己交惡的理由?
在傳統觀念里,子女承擔贍養的責任,讓長輩晚年衣食無憂就算作孝順,可在生活日益多元化的當下,尊重老人的生活選擇,理解他們的精神需求,其實也是理所應當的。
孝順老人要會“順”,養老敬老的終極目標,不是一味強加給老人們自己覺得合適的生活,而是讓他們真正感到開心與舒心。而要做到這一點,光憑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是遠遠不夠的。新“24孝”行動標準曾一度引起人們的熱議,比如,支持單身父母再婚、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每周給父母打電話、教父母學會上網,這些看似簡單的內容,其實更強調的是“順從”,也更突出了對老人的心理關懷。
希望天下做兒女的能夠辯證看待“孝”與“順”,既不為了盡“孝”而盲目地去“順從”,更要盡量做到對父母、長輩的恭敬,盡心奉養自己的父母,耐心傾聽老人的心聲,真誠理解并支持老人的愛好,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順的第一步。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