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早已從厚厚的窗簾縫隙中鉆了進來,可我卻還是懶懶地賴在床上不愿意起來。爸爸在門外喊:“你是吃油條還是油炸糕呀?是喝豆漿還是豆腐腦呀?”我對著門外的爸爸說:“每樣都來點!”
十幾分鐘后,爸爸又喊:“快起來啊!剛出鍋的。”我這才爬了起來。
坐在餐桌前吃著爸爸買回來的早點,心中倍感溫暖,這感覺真好啊!它讓我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在父母呵護下生活的日子。
在上世紀那個物資匱乏的六十年代,每逢過年我和弟弟都會圍在爸爸的身邊等著他給我們炸油條,而每次爸爸放在油鍋里的面都發不起來,于是我和弟弟只好吃著爸爸炸的“油棍”聽他講故事。那時候,爸爸是開啟我們智慧大門的鑰匙,是一棵能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大樹。
前年暑假回家前,我問爸爸:“家里需要我買什么東西帶回去嗎?”爸爸說:“什么都不要,你只要回來就行了。”最后還追問一句,“你有沒有什么變化啊”。我說:“沒有,明天就啟程了。”爸爸這才放心地放下了電話。回到家里爸爸每天都把家鄉最好吃的水果、蔬菜買回來,然后追著我吃。一天,爸爸買來了新鮮的李子,進門就說:“我給你洗點,你嘗嘗,這種李子可好吃了。”我由于忙著手里的事,就說:“先不吃。”爸爸停了一會說:“誒!我能洗干凈。”我忍不住笑了。原來爸爸還以為我是怕他洗不干凈呢。可見爸爸是多么希望看到我把他買來的李子都吃了啊!爸爸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是“不差錢”“你想吃什么,咱們就買什么”。是的,不管多貴的東西,只要我提到,爸爸都會買回來。
離開家鄉回到鎮江后,每每早上不愿意起床的時候我都會把珍藏在心底的那句爸爸的喊聲在心里過上幾遍,然后再把香噴噴的油條豆漿找出來遙遙感受一下在爸爸身邊的早上。多想回到爸爸的身邊,回到我那一大家子的親人身邊啊!
近日我又在鎮江的超市里看到東北大米,晚上就給爸爸發微信,詢問家鄉的米價,一算,加上郵費還要便宜近一半,就讓爸爸給我寄來一些,并說這樣很劃算。爸爸說:“你不要算計錢,只要好吃就行。”半個小時后,爸爸就要我的地址,說:“趙巖(弟弟)說了,他明天早上就去給你買最好的大米,然后我們兩個人給你寄去。”那一刻我真是感到幸福著我的幸福。
愛與被愛都是幸福的。年邁的爸爸不僅盼望我經常回家,更愿意樂此不疲地為我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雖已離開家鄉二十年了,卻依然渴望在爸爸那里找回童年,找回被爸爸嬌寵的幸福。盡管如今爸爸的肩膀已不再堅硬,爸爸的脊梁也不再挺拔。但他卻依然用滿腔的熱血恩澤我們,用他全部的力量支撐我們。這就是爸爸的胸懷,這就是永恒的親情。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盡量多地回到他的身邊,讓他開心、讓他快樂,做他貼心的“小棉襖”。常言說:七十歲有個媽,八十歲有個家。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如今爸爸已經八十有五,而我也是六十開外的人了,誰都無法想象下一個十年是個什么樣子。
在媽媽去世后,我對爸爸對回家有了不同的感覺。常常會想到爸爸百年之后,我回家還奔誰呢?一些失去了父母的同事,提醒我要好好地珍惜當前所擁有的。是啊!我不但要珍惜,還要珍藏這點點滴滴的父愛。珍藏在我的心中,珍藏在我的電腦磁盤中。留給我,也留給我的子孫們。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