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父親不和我們同住后,他的“信”又隔三岔五以微信的形式傳到了我的手機上。
父親聽力不太好,七八年前,我給他配了一部老年機。父親七十多歲了,能看能寫,唯獨對電子產品一竅不通。嫌發短信麻煩,有事,我們爺兒倆通常直接打電話。
半年前,父親去了妹妹家長住,幫著母親替妹妹帶小孩。一天,他的老年機突然壞了。拿去維修,維修手機的師傅也表示無能為力,他說:需要換配件。但由于這兩年,老年人中也很少再有人使用這種老年機,所以好些配件已經停產了。維修無果,妹妹給父親買了一部智能手機。
聽妹妹說,拿到智能手機之初,父親一臉惶惑。僅僅教會他開機、解鎖、撥打電話,就很費了一番周張。好長一段時間,父親給我打完電話,說完:“好嘛,就這樣了哈,我掛了”后,手機里還會有各種聲音傳來——他老忘記結束通話要點那個紅色的“掛斷”鍵。對于父親使用智能手機這事兒,我一直心存擔憂,真要有個急事兒,父親要是無法聯系上我,那就糟了。
如是提心吊膽過了半個月。一天,微信突然發來一條請求添加好友的消息。我狐疑地“通過了好友申請”,發現對方竟然是父親。天吶,父親居然學會玩微信了。緊接著,父親發來了一串問候表情——有心形、有茶杯、酒杯、笑臉、鮮花、禮物組合等一堆表情圖案。其中,居然還夾雜著一個“沮喪”的表情。哈哈,看來,父親畢竟是新手,微信表情的選擇還不能得心應手。我打電話過去問,電話那頭的父親很興奮,問我收到他發的微信沒有。他還說,他的微信好友有七個人了,有我,有妹妹,有母親,還有姑媽……
自從有了微信,父親和我聯系的方式變了。妹妹教會了他手寫輸入。每天,他都會發來一條問候的消息,除了文字還有一串各式表情,讓我內心溫暖無比。年過不惑,還能被老父親記掛著,我仿佛又回到了趴在父親背上安然入睡的童年時代,回到了收到父親來信的大學時光……
我讀大學那會兒,班級里最富裕的學生也只有“BP機”。書信,成了我與家人聯系的唯一方式。許是高三讀得太苦,初入大學的我開始了“瘋玩”模式。一學期下來,考試成績給我當頭棒喝——我有兩門功課掛科。挨到寒假,我心有不安卻裝作若無其事地回到家中。春節在團團圓圓中過著,我卻內心忐忑。臨近開學的一天,我在柜子里翻找要帶去學校的衣服時,偶然發現了父親的筆記本。正面是家庭收支賬目;背面從第一頁開始,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抄錄著父親寫給我的信,整整四封,正是父親在上個學期寫給我的四封信——每月一封。我驚愕了——原來,每次給我寄信前,父親都把它一字不落地謄抄到了他的筆記本上。父親珍藏著他對我說的心里話,而我卻早已把他寄給我的那些信丟棄得無影無蹤。信中的字字句句都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與期望,而我回報他的卻是考試不及格。看著父親的信,我愧疚的淚水奪眶而出……
大一的第二學期,我成功考進了班級前五名,其中兩科還拿到了年級最高分。我知道,那是父親和他的信給了我力量。
時代在變,如今,父親寫信的方式變了,但我篤信:無論是書信時代,還是微信時代,父親對我的愛從來都不曾有絲毫改變!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