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終于六十歲了。
我用了“終于”這個字眼兒,是因為他說起退休就興奮不已。他可以不用每天去北京的單位上班,可以不用再按命題作畫,可以隨時背起行囊奔往想去的地方,尤其是隨時可以回到家鄉洛陽,躲在自己的房子里任意潑墨揮灑。
那終于可以不受約束的樣子,有一種淘氣小孩兒背著父母偷偷跑出家門的竊喜,恨不能把想做的事一股腦兒地做下來。
先生生性善良。每年回故鄉,他都會招呼街坊老輩聚餐,惦記著哪位到了,哪位沒到。今年,他跟我提及如今人數越來越少的時候,眼神里透出些許落寞。
小時候一位發小,如今在洛陽賣豆腐湯,先生每每回到洛陽就呼朋喚友一起去喝湯,在很多場合推介這家“獨門兒”豆腐湯。
“吃貨”一枚,這是先生洋洋得意自封的。
有一次去喝豆腐湯,舉著碗質問賣家:“你膽子好大,把蔥切成蔥花,居然敢在洛陽賣豆腐湯!”真正的洛陽“老喝家兒”才知道,豆腐湯里面的蔥,是要切成蔥批兒的。
說起哪里漿面條好吃,說得自己和聽者都垂涎欲滴。
先生熱愛生活,不只是愛吃,還愛美。居家布置,整修房屋,都要親自上陣指揮,到家具商城買東西,出手那叫一個穩、準、狠。選擇焦慮癥,他那里絲毫沒有。
先生對居家之美有獨到的見解,不耀眼,不奢華,要的就是一個“舒服”。從質地到紋理,一律返璞歸真,從沙發到搭巾,一律灰、白、米的樸素色系。乃至朋友幫著買了一個垃圾桶,因為是紫色的,當場要人家放在大門外,不許進門。
先生尤其不喜客套和排場,走在人堆里幾乎找不到他。他常在農貿市場和廟會里逛,買菜是把好手,跟菜農相聊甚歡。
先生很有趣,有他的地方,笑聲不斷。說起逸聞趣事津津樂道,講起故事總是沉浸其中,總說自己有時間把這些寫成書就好了。
如今“終于”六十歲了,思鄉的游子回到洛陽。
先生喜作大畫,坐著升降椅游弋于白色宣紙上;又能創作尺幅小品,半寸的人物形態,也能入微靈動。
搜盡奇峰打草稿,隱跡市井養情懷。黃土高坡,東北雪原,阡陌田野,廛市深巷,都留下了先生的足跡。悲憫情懷中深藏真實的百姓生活,畫筆里留住民族的記憶與文化根基,黑白兩色,明暗光影,少有粉飾,素墨渲染,栩栩如生,飽滿表達。觀者如置身其中,連帶人物面部表情感受,真實可見,無論憨笑木訥,還是憂傷悲戚,全然呈現。
成就甚高,藝名廣傳,獲獎累累。但先生與朋友相處閉口不談作畫,只說吃,只說趣事,只說親情,只談論鄉土與父老,只談論孩子的藝術啟蒙,只談論繪畫就要有從一張白紙開始的心態。
他反復交代我一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去表達、去渲染,繪畫之美沒有技巧,全憑自己喜歡,千萬要保護好孩子童年的夢想。
絲毫看不出先生六十歲了。
依舊好奇,依舊有趣,依舊無法拒絕美食,依舊貪戀親情……
十七歲離家,一路參軍、作畫,走遍山山水水。不知經歷了多少波折,仍舊是一顆活潑潑的赤子之心,自信樂觀,明亮美好。
先生姓陳,叫鈺銘。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