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王姐最近有些心煩,原因是她兒子經常叫外賣,同時對她說的那些“垃圾食品”似乎情有獨鐘。我勸她看開些,對于這種事適當提醒就可以了,千萬別像從前那樣一定得讓兒子根據自己說的去做,因為他都已經是做爸爸的人了,應該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自然也有對屬于自己事情的最終決策權。王姐承認我說的話有道理,可又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自己都60開外的人了,想要真正做出改變,徹底“放下”很不容易。
聽了王姐的這番話,我對她講了自己的經歷。也確實,“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在漫長的時間里形成的,因此,一夜之間想要改變,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兒。但是,“難移”絕不等于“不可移”,僅僅是說這種改變的難度很大。拿我自己來說,我以前很內向,不喜歡也不善于跟人交流與溝通。可在我過了40歲之后,個性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變得喜歡與人交流與溝通了,而且一段時間之后,不少人還認為我是屬于“能說會道”的那一類人。看,我的“本性”不就“移”了嗎?
我這樣的改變是怎樣實現的?現在回想起來,很重要的一點是,我意識到了與人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以及這樣的改變對自己的“好”。于是開始嘗試與身邊的人進行溝通,接下來就是方法問題了。而方法在我看來,是可以學習的。
對于王姐來說,我以為她到這個年紀,應該明白某些道理了,比如說,做父母的對兒女也應予以必要的尊重;又比如說,不同年代過來的人,因為物質條件、所接受的教育、所受到的環境影響等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于很多事物的認識也不盡相同。不同,該怎么辦?適當交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認識和觀點是重要的,但是,絕不應該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屬于生活習慣之類的東西尤其如此,哪怕是你覺得自己正確的,對方錯誤的。為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對于他人的選擇應該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因此,在我看來,為了家庭的和諧,也為了我們晚年生活的幸福,我們老年朋友應該也可以適當改變自己。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