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已是奔八十的人了,閑暇喜養鳥種花。
說起老劉養鳥,那才叫個奇怪:一是沒有鳥籠,自然也就見不到他提個鳥籠去公園遛鳥的情景。二是別人養鳥,有養鸚鵡的,有養畫眉的,有養金絲雀的,有養八哥的……可他呢,養的是麻雀,是野鴿子。老劉養鳥的地方就在主臥向陽的窗外。他在窗臺上倒扣兩個同樣大小的小塑料花盆,上面鋪一塊長28厘米、寬15厘米、厚2厘米的木板。木板上再放一個曾裝過中藥的塑料小圓桶,這就搭建起了養鳥平臺。在木板上撒上一些過夏天沒保存好以致長了“牛牛”即小蟲蟲的小米,桶里倒滿清水,行了,有吃有喝,保障供給,養鳥店開張。
這麻雀、野鴿子與老劉有緣。幾乎每天清晨,都會有十幾只麻雀嘰嘰喳喳為老劉奏響晨曲,喚老劉起床。待老劉起身“吱啦”一聲拉開窗簾,這群麻雀更是紛紛前來報到,或飛到了窗戶防護欄上,或跳到養鳥平臺上。老劉開窗,抓把陳米往養鳥平臺上一撒:“開飯!”麻雀便爭先恐后吃起“早餐”,那個景象才真正是歡喜雀躍!起先早上只有麻雀來,后來野鴿子也不請自到。
麻雀在老劉老家平遙叫“巧兒”。老劉養的麻雀、野鴿子都有靈性,召之即來。白天常常是只要老劉在窗前一晃,便有一兩只麻雀飛來,像是望風的哨兵。如果老劉開窗往平臺上撒米,那來回推拉窗戶發出的“砰砰”聲響,就如同吹起集結號,不光是麻雀紛至沓來不甘落后,連野鴿子也會從院外的大樹上,或從對面的六層樓頂上展翅飛來……
老劉家的窗戶玻璃上過春節貼的一對“?!弊旨艏埲匀灰?。窗臺上擺著五盆盛開的鮮花,有小杜鵑,有紅玫瑰,有太陽花,有矮牽牛。養鳥平臺就在爭奇斗艷的花兒之間。麻雀來了,野鴿子來了,那就是一幅鳥語花香圖。這情景極吸引人眼球。老劉上高二的孫女暑假來看爺爺,就曾自己動手召喚來麻雀,召喚來野鴿子,隔著一層窗戶玻璃,近距離目不轉睛地觀察麻雀怎樣喝水,傾聽野鴿子吃食發出的清脆的“噠噠”聲響……
老劉無私,愿這美景與大家分享。他把用手機自拍的麻雀歡天喜地的“開飯”視頻發給親朋好友;把野鴿子從容不迫“就餐”的視頻發給親朋好友;把兩只鴿子與麻雀同框,鴿子當仁不讓,麻雀忍氣吞聲不敢搶食的視頻發給親朋好友……親朋好友反響熱烈。有記者朋友夸老劉“善于發現生活的美”。有老友贊老劉“有童趣”。半個世紀前的大學同班同學稱老劉在“創造鳥語花香”。而有文學青年則說,這視頻畫面“詩情畫意”,老劉三妹的外孫女、遠在北京上幼兒園的“包姐姐”在視頻里回話:“我要回太原,我也要養鳥,聽小鳥歌唱……”
怡然自得,陶冶情操,看到這些,聽到這些,老劉心里那個美呀,比吃了蜜還甜。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