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覺得替小個子李老板鼓與呼,有什么丟臉。我在意的只是,我的呼吁,究竟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仿佛一夜之間,傳統純文學作家如我者,幾乎失去了所有讀者。
但我依然想作篇文章,我要借這個老板,來澆一澆自己心中的塊壘。因為從他身上,我似乎悟出了一些道理。或者說,一些在幽暗意念中蒙塵的道理,因他而瞬間洗亮,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最近兩年,我的自信心到了崩盤的邊緣。每天行色匆匆,卻又無所事事,繼而憂讒畏譏。有好為人師的親友,在分分秒秒教我做人。仿佛我動嘴就有漏洞,做事盡留把柄。耿直魯鈍、莽拙愚樸,我能從一個山里伢子走到今天,實在是一種僥幸。
可從這個醬菜老板身上,我明晰了一些事理。成功者并不一定都要做人精明、處事圓通。條條大道通羅馬,總有一些人,會用外人看來很笨拙的辦法,來彌補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有些看起來笨拙的舉措,卻能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幾次見面,對這個姓李的小個子男人,我都會有一種心疼的感覺。他的醬菜做得真的很好,可他宣傳或者說“炒作”自己的方式,真的很笨。比如說,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樣舉辦征文比賽,其宣傳效力是非常有限的。
還有,他花大力氣、大價錢把這個名為十三村的廠區建設得像花果山,像百鳥林,像世外桃源,像綠野仙宮,像農耕文明博物館,其實都跟他醬菜的銷量無直接關聯。
他還組織廠里職工開展一輪輪家庭倫理教育活動,不辭辛勞親自拍攝并長期在廠區布展“萬張笑臉”展覽;還有就是他資產千萬卻無私車豪宅,出門辦事,常坐地鐵公交車,卻一直堅持“助教支學”……種種、種種,所有這些,其實都不能讓他的醬菜多銷出多少。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的。相對于那些大品牌醬菜,他的醬菜依然在夾縫里生存,除了是岳陽人家居生活之良品外,在外地并沒有名聲。
然而,李老板的種種努力雖然對醬菜的銷售起不到多少作用,但對我們來說,這個初夏有風有雨的日子,流連于廠區的深綠中,一路跳著摘楊梅、摘李子,惹一身涼意沁人的水滴,啃著微酸且甜的漿果,辨認古老而清新的植物,回憶童年鄉間各自的往趣,卻是浮生中難得的一段歡娛時光。
憑借這些,這個小個子男人把自己的愛好性情品格,一下子就呈現給了大家:他把廠區打造成了自己心靈的模樣。在這種花果環繞、綠蘿披窗的環境下工作,廠里的員工們會有著怎樣的幸福感呢?
其實,這已經夠了。或許李老板并不是特別在意自己的醬菜能不能引領中國醬菜新潮流,他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已。他有固執的審美趣味和田園夢想,他想幫助更多的人,他想做一個五鄰四舍都豎起大拇指夸耀的鄰家伢子。他已經達到自己的理想巔峰。
他對自己的狀態是如此滿意。這時候,我再要苛求他的營銷策略,反而有點舍本逐末了。至少,參觀完后,我完全可以大膽食用他的醬菜,而不擔心中毒什么的。因為憑借這個小花園和那天他的言行舉措,他確立了自己善良憨厚、清澈如溪的個人形象。
他所有的努力,雖然對醬菜的銷售看不到直接效果,但對臨湘羊樓司鎮那一小塊地方世俗人心的浸潤,卻起到了一種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這個稚氣猶存的伢子那樣 “貪圖”鄰里鄉親的大拇指,那么整個社會向善向美的力量,一定會像初夏里的這些風雨,短時間內在東方古老大地,營造出“花重錦官城”的局面來。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