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元宵節,是我第一次正兒八經地坐在酒桌前喝酒,也是我最難忘的一次喝酒……
我1974年8月高中畢業,回村到學校當了教師并擔任了村里的團支部書記。當時我村一個叫小敏的女知青,各方面表現特別突出,那時,有個口號“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狈N地缺的就是肥料,所以利用夏天草多,高溫易腐爛的機會,團支部就組織團員青年,犧牲中午休息時間,義務勞動漚積綠肥。這可是一個又臟又累的苦差使,小敏雖然是女的,但她一次不落地積極參加,都是一到現場鞋子一脫,褲腿一挽,赤腳第一個跳到泥水里。所以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根據她的申請和表現,1975年秋被發展為共青團員。經黨支部研究同意,調她到育紅班當了幼兒教師。
小敏的父母認為這是村里領導對女兒的照顧,極力要求村領導元宵節期間到他家坐坐以表謝意。老書記在黨支部會上提出征求意見,大家同意由老書記帶領副書記和團支部書記三人去,也可順便聽聽知青家長對我們的意見,
元宵節這天,我騎自行車到張店鐵路宿舍已是中午12點了,主人已在大門外等候著。相互問候進屋,一張方桌上已擺好菜肴,桌面上一個大白搪瓷缸里,放著一個燙酒的陶瓷小酒壺,從里面散發出的酒香滿屋四溢。現在一想起,好像還能聞到那讓人心醉的酒香。我向桌后靠墻的條幾上一看,是兩瓶茅臺酒啊。
對茅臺酒,我還是從紅軍長征故事里知道的。紅軍長征路過茅臺鎮時,用茅臺酒給醫療器械消毒,給傷員傷口消炎用,在我心里認為這是“神物”,現在就在眼前,真有點欣喜若狂。落座后,主人從搪瓷缸里拿出酒壺給每人斟酒。那時用的酒杯叫“三錢杯”,也就是三杯盛一兩酒。輪到給我斟酒時,我趕忙把酒杯攥到手里說:“我不會喝酒?!敝魅擞哪卣f:“來,我給你倒上,從今天開始學習喝酒。”老書記也隨和著說:“這酒我也是第一次喝,好酒??!”大家舉杯喝酒時,我也端起來送到嘴邊一聞,酒香一下讓我想到了父親。
父親1944年參軍,1955年轉業到青島鐵路局機務段。十多年的軍人艱苦生活,養成了不怕苦和累的品格,啥活累就搶著干啥活,粗茶淡飯,吃飽了就很知足,就別說喝酒了。過年時,用地瓜干到供銷社換二斤散裝白酒,自己舍不得喝,只有來了親戚朋友,才拿出來,陪著客人喝兩盅。我心里想,要是這酒給父親喝一杯,那該多好?。∮谑敲看味吮抑凰偷酱竭吢勔幌?,就放下了。
酒喝到一半時,小敏的爸爸把她叫到桌前給每人敬酒。最后走到我身邊習慣地叫了聲:“哥”,端起酒杯說:“喝了這杯吧。”我借機在她耳邊悄悄地說:“我不會喝呀,這酒要是拿回家給爸爸喝多好呀!”她朝我做了個鬼臉,把酒杯遞給我說:“你就喝了這杯。”我接過酒,一飲而盡;也不知是酒香熏的還是酒勁辣的,我眼中的淚花化做淚珠直往下落。
喝完酒臨走主人送我們出大門后,到我身邊拍拍我的肩說:“小董啊,小敏來家經常說,有時收工晚了食堂沒飯時,就跑到你家去,你母親現給她做飯吃,給你父母添了不少麻煩,回去給你父母捎個話,就說我謝謝大哥大嫂了。小敏說你對父母很孝敬,要求把剩下的那點酒讓你拿回去給你爸爸嘗嘗,就是太少了真不好意思呀!”我回頭一看,小敏手里拿著她經常背在身上,在當時是最時髦的仿軍用黃色帆布背包,走到我身邊,把包遞給我說:“拿著,就算讓你表一下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