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生活在一個離鎮上還有十里路的村子里,雖然路途不是很遙遠,但每次去鎮上都要翻過好幾道梁子。為此,如果不是置辦緊要的東西,是不會輕易前往的。
像理發這種無足輕重的事,父親更是不允許大費周折跑到鎮上,因為這樣會耽擱家里的活計。在父親眼里,這不過是舉手之勞。頭發長了,父親就翻出母親平時裁剪布料的剪刀,然后笨拙地東一撮西一撮把我頭發剪短,省事又省錢。父親的手藝還真是一般,剪完后七長八短的,出去串門,小伙伴都嘲笑我,我也開始嫌棄父親的手藝,不肯再讓父親幫我理發。
無奈之下,父親帶我到村里的一個大伯家,大伯是村里名副其實的理發師,他到學校給學生理發,到各單位給干部理發,碰上趕集,他還挎著淺藍色的帆布包到集市上,幫十里八村的人理發。大伯理發的技術嫻熟,為人又和藹可親,村里上門找他理發的人絡繹不絕。他也不是完全靠理發謀生,平時要下地干活,遇上農忙時節,深更半夜才牽著牛,扛著鋤頭,背著背簍回家,然后要等他喝完酒,吃完飯,抽根煙,才不緊不慢地擺出理發工具,梳子、刮胡刀、推剪、海綿,一應俱全。他理發就是講究,清洗頭發,穿上罩衣,修整頭發,修邊幅,井井有序。三下五除二,弄出漂亮的發型,我很滿意,從此不受冷嘲熱諷。
父親給他錢,他總是推搡不肯收。他說,鄉里鄉親的,這不過是一根煙的功夫,區區小事,不足掛齒。所以我一直在大伯那免費蹭理,對他的敬佩也油然而生。
后來道路通了,去鎮上方便起來,陸陸續續的貨車、拖拉機、三輪車出入村里,要理發,我就撒腿跑到鎮上的理發店里,從此結束了在村里蹭理的日子。
時隔多年,那天我開車回家,正好遇上大伯從鎮上趕回村里,我讓他搭了順風車,一路上我們邊走邊嘮,那一幕幕往事又都重現,剃須刀嚓嚓聲又在耳畔回蕩。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