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是我的扶貧對象。認識他以后,我發現,和人交流,語言并不是唯一的工具。他是一個聾啞人。
個不高,皮膚黑,長相普通,眼神清澈,這是第一次見面他給我的印象。我有點犯難,他不會說話,也聽不見別人說話,接下來我們如何溝通?
他非常聰明,大概在我走訪三次之后,他弄清了狀況。我為何要去他家、去干什么、多久去一回、我將為他解決什么問題、他應該怎么做,他全明白。
他1974年出生,不是天生的聾啞,聾啞是小時候生過一場病沒及時醫治的結果。他父親去世以后,母親改嫁離開了家,兄弟也先后分家另過,原來熱熱鬧鬧的大家庭,現在只剩他一人留守。房子很舊,卻被他收拾得很干凈,像他的人一樣利落。窮和聾啞使他仍是單身。
我們漸漸熟了,每次見到我,他臉上就堆滿了笑。有時候,他正在菜地里忙活,我去尋他,他老遠看到,很驚訝很開心的樣子,丟下手里的活快步迎上來,邊走邊做手勢要我“回去”,又用手指著我腳下的路,旁邊是一條小溪。擔心我摔跤,他飛快地跑到我前面,邊走邊回頭示意我小心。
身體好嗎,蔬菜賣了多少錢,最近打零工收入如何,低保領了沒?這些我想了解的問題,不用我比劃,一見面他就主動先“告訴”我。
今天我在村委會領資料時他一眼看到了我,笑著揚手向我招呼。到他家時,擺了一地的干辣椒、西瓜、南瓜,他開心地張羅著裝進袋子,統統都要我帶回。我把手指向他,讓他自己吃。他指指地里的方向,將兩臂夸大地張開,得意地告訴我“地里還多得很!”我將100元錢放在桌上。他見了,眼里剛剛還在跳躍的兩團光華陡然暗淡。我滿臉嚴肅認真地比劃說:“你不要錢我就不要東西。”他知道強不過我,像個孩子似的,顯出很無奈,很受傷的樣子。看得出來,他很真心想送給我這些東西。
另一個幫扶對象是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老人的兒子兒媳常年在耒陽的煤礦務工。她腿腳不好,幾年前還在床上躺著,后來竟慢慢好了,能扶著拐杖在家里走幾步,她自己做飯,自己照顧自己。我經常給她買些膏藥、水果和肉之類。每次我去,她都特別開心,不住口地道謝。我有時很替她的孤獨和行動不便擔憂,她卻很開朗,很滿足,說:“不要緊,家里這點事我摸著還能做得到,兒子也不容易,也身體不好,要打工,又要帶外孫,不做事哪來的錢,他自己都顧不過來,我能不麻煩就不麻煩他,放心,我不要緊呢!”她家的務工收入比較穩定,早已脫貧,我每月的看望,就同走親戚一般,給她買點東西,陪她聊聊天。今天見我送來米油,她樂得不知如何是好,又是起身,又是讓座,又要去倒水,那種團團轉的開心,倒使我慚愧起來。
F和老奶奶,都是心地明凈的人,比起我給他們的幫助,他們給我的感動更多。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