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您知道嗎?2015年8月6日,農歷6月22日,對于我們全家是個永遠悲痛、暗淡的日子。當所有人都沉浸在夢鄉中的時候,我們兄妹一個一個被一陣又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從爸爸凄厲的痛哭中得知您已駕鶴西去!驚聞噩耗,全身顫栗,五臟如焚。于是,從新疆,從株洲,從衡陽;坐飛機,轉高鐵,趕汽車,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最急切的心情往您身邊飛奔。可是,當我們爭分搶秒從各地趕回老家,趕到媽媽您的身旁,您已面容安詳,四肢冰涼。我們一聲聲呼喚,您卻無動于衷,任由我們孫輩聲淚俱下……
媽媽,您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只要得知我們將回家,您早早地就做好了各項準備:最可口的飯菜,最舒適的被窩,最好的生活用品,以最親切的笑容迎候我們。可是,今天,當所有兒女,孫輩從四面八方,從各個崗位,齊聚您的跟前,您卻臉色蒼白,面無表情。任由我們痛哭,任由我們呼喊。我怎么也不愿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兩周前,我不是還喂了您滿滿一碗飯嗎?就在昨天,先生出差前,不是還告訴我,家里一切安好嗎?可是,今天,媽媽這是怎么了?
舅媽們都安慰我說;“節哀吧!你媽媽生前總跟我們念及你的好,作為媳婦,你對媽媽已經照顧得很好了!”媽媽,聽到這些,我更是悲痛難陳。媳婦對媽媽的好,舅舅、舅媽們無一不知;而媽媽對媳婦有多好,只有媳婦心里最清楚。
自從我結婚后,從媽媽您這里感受到的是無盡的關懷、愛護、甚至偏袒。尤其是在我的兒子—您的長孫出生后,為盡量解決兒子與媳婦兩地分居帶來的困難,您毫不猶豫,您只身前往,肩負起照看孫子的重任。十年如一日,洗衣做飯,孫子上學放學的往返接送,您不辭辛勞。更難能可貴的是,視媳婦如親生女兒。在衡陽市二中至今還流傳著一段佳話。婆媳朝夕相處多年,住同一院子的人有的竟以為是母女!甚至有人為此打賭。認定是母女的人說,她多次和媽媽同往菜場買菜,在別人看來再時新的菜、再香的佐料只要媳婦不吃,您一律不買。
媳婦下班后回到家里,總是有同事帶著小孩不斷地來要求解答疑難,批閱試卷。次數多了,媽媽您總是試圖跟來人解釋,媳婦太辛苦,在學校要教育學生,在家里還要照顧孩子,請別人多加諒解。媳婦的同事們當時心里可能有些不舒服,可事后沒有不為媳婦有這樣心疼自己的婆婆而感動的。媳婦不善做家務,想洗洗碗,媽媽您也總是不讓,因而,經常會為了洗碗而搶來搶去。在衡陽期間,媽媽如果要回老家,先會把回老家期間衡陽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兒子單位偶有人故意調侃媽媽說:“您的兒子長得這么高大,怎么找了一個個子這么矮小的老婆。”媽媽您底氣十足地回答:“不要菩薩大,只要菩薩靈!”有人故意打趣說:“聽說您的媳婦不太會做家務。”您十分驕傲地回答:“我媳婦書教得好!”有人說: “你家媳婦衣服可買得不少。”媽媽您總是自豪地說:“我媳婦是老師,每天站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穿得漂亮、體面些是應該的。”這些“經典名句”,這些經典故事至今還在衡陽市二中媳婦的同事中流傳,讓媳婦的同事們羨慕不已。
媽媽,每當我從鄰居們、同事們那里聽到這些掌故,媳婦的心里不知有多溫暖,簡直幸福到內傷。都說婆媳是“天敵”,誰會相信我們婆媳感情賽母女!
媽媽您不只對自家人關懷備至,對左鄰右舍也是熱心腸。您寬厚為人的美德,在鄰里鄉親中有口皆碑。誰家老人生病了,急著去問候;誰家媳婦生小孩了,您忙著去照顧……
隨著孫輩們的逐漸長大,辛苦勞碌的媽媽眼看即將輕松一些,頤養天年。孰料,天不遂人愿,沒有任何征兆地,一次檢查中,媽媽被查出小腦萎縮。隨著病情的加劇,媽媽開始視線模糊,開始目光呆滯,開始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認識……我們心急如焚,我們無可奈何。
多年婆媳,一朝離別。憶想往事,情何以堪!忘不了,您的盈盈笑意;忘不了,您忙碌的身影;忘不了,您臥榻不起的情形;忘不了在病床邊陪您痛、陪您苦、陪您熬,為您抹淚的場景……您的離開,讓我們從此成了沒娘的兒;您的離開,讓父親從此成了失偶的孤雁。從此以后我們回到家里,推開房門,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面容……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媽媽!您帶著一輩子苦累、一輩子磨難、一輩子牽掛告別了人世。但愿今生的苦,能換來來世的福!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