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心
有些事,看見,不曾注意;有些人,遇見,卻很抓心。影響一生……
當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旅程時,卻遇見了我的獨腳老師——李申。她教我學會了什么叫“葡蔔前行”……?
她比我大八歲,因小兒麻痹癥失去右腿。一根拐仗伴隨著她教書育人的生涯……
她父親是村里有名木匠,靠手藝掙錢供她讀完高中,后來,經貧農村干部推薦成為一名老師。我的語文啟蒙老師。
上課的時候,一條褲子卷著,另一條褲子拖地,沒穿襪子,拐仗靠在課桌的側面,她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她遇到再大的困難,卻絲毫不影響她的情緒,第二天依舊面帶笑容傳授知識。
過去的小學是地主祠堂,十分簡陋,下雨的時候,外面大下,里面小下,放個木盆接雨。照樣引導學生朗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的詩句。
她家離學校大概有四至五里山路,和學生一樣早去晚歸。她并沒有抱怨殘缺的肢體,每天早晚備課,批改作業,輪回了二十五年的風風雨雨,無怨無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只要順從內心,再多的坎,也是快樂地做著。
她靈魂感染了我的心靈,她那生活的災難,裝進心靈駐存,那激勵我“無悔的堅守”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在我讀高中的那年,一次偶爾,我看到”巴金”。他教我學會了什么叫”敘事抒情”,什么叫“樸素簡真”。
老師說我偏課,上數學,偷看巴金的小說和散文,上語文,不恥提問,聚精會神。從此與他“結緣”。
我省下生活費,購買《生之懺悔》·《懷念蕭珊》·《短簡》.《憶》等之類的書籍。去體會領悟書中樂趣,去尋找他的文學創作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尋找他寫作的方法,他的構思,他的語言表達……,他的點睛之筆。
他出生成都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十七歲的到遠到法國求學,報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之路。他把海上的燈塔,比作自己追尋光明的燈光,《海上生明月》《愛爾克的燈光》《我的眼淚》是他此時心情的體現。也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還有他一貫主張“寫作同生活一致,作文和做人一致”……
他二十余年的散文創作,有工筆畫似的精細,有寫意畫似的簡練,有油畫似的濃烈厚重,有水墨畫的情韻雋永。
巴金的文章風格己融入我的骨子里,有時只要一提筆就想到巴金,且在我血液里流淌……
后來,我新聞寫作里經常用到“敘事抒情”的方法,授益終生。
在匆匆的人生里,每個人都會遇到揪心的事情,有些事,隨歲月偷走;有些事刻骨銘心。
【作者的話】每個人都有過揪心的事情,只要挖出“閃光”的東西,且以時代脈搏同步,就會產生共鳴!笨筆流露不出內心真實的感受,還望網友多提意見。
(文/雨潤)
作者:雨潤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