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初中的學生十四五歲,說懂事又不懂事,說不懂事還懂點事,自制力差,調皮搗蛋,愛給老師起外號,“茂源哥”就是學生給教導處的教導員楊茂源老師起的外號。
那是上世紀50年代的事。1953年我考上了太原第一中學讀初中,一中是剛剛成立的新學校,那年招初一新生有十幾個班,而且絕大部分都住校,吃飯在大灶,睡覺是大通鋪,十幾個人住在一起。早上要上早自習,午飯后要睡午覺,下午兩節課后是課外活動,晚飯后要上晚自習。一整天的作息全靠傳達室的校工——老辛師傅手搖銅鈴指揮,再有就是體育老師和楊茂源老師的哨子了。
學校規定,下了晚自習學生各自洗漱,晚上9點50熄燈睡覺。初一學生不聽話,熄燈后還嘻嘻哈哈,打打鬧鬧,楊茂源老師來檢查了,他聽見哪個屋子有說話聲,就吹一聲哨子,敲幾下窗戶,厲聲批評:“誰在說話?趕快睡覺!”學生們閉起嘴,縮著腦袋,悄悄地聽著楊老師的腳步遠去了,又開始說笑起來。突然,一聲哨音,幾下窗響:“怎么又說話?哪個班的?是誰?”里面的人趕緊用被子蒙住頭,小聲嘀咕:“壞了!茂源哥返回來了!”悄悄鉆在被窩里,于是再也沒人敢說話了,安安靜靜睡著了。
學生上課間操,楊老師在操場上邊轉邊看,看誰做操不認真;課外活動,楊老師也要四處查看,是否有人吵嘴打架。學生們老遠看見楊老師來了,就趕緊傳告:“茂源哥來了!”學生對教導員楊老師又敬又怕,盡管他沒有給我們上過一節課。我在太原一中讀了三年書,不知道教導主任姓甚名誰,連他長什么樣也想不起來,但是對教導員楊茂源老師卻印象深刻:楊老師一臉嚴肅,體型偏瘦,說話是盂縣口音,1954年被評為我們學校的“優秀青年教師”。
一天中午,我們宿舍的女同學不睡覺,趴在被窩里偷著打撲克,居然連老辛搖起床鈴、上課鈴都沒聽見,一下午兩節課都沒上,這下闖大禍了!班主任把我們宿舍的同學狠狠批評了一頓。事后我們好后悔,要是楊老師也檢查午睡該有多好!我們就不至于一中午打撲克,誤了睡覺又誤上課。
1956年我初中畢業,離開了太原一中,到太原六中讀高中。六中的教導員是誰,我一點印象也沒有,跟別的同學聊天,對他們學校的教導員也毫無印象。我才意識到,像楊茂源老師這樣的教導員,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后來我參加了工作,漸漸地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一個工作崗位,無論多么普通,只要你全心全意投入去做,就可以做出不平常的業績。我慶幸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遇到楊茂源老師,他是學生做人的標桿,是學生的榜樣。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