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李姐,丈夫是部隊軍官,膝下一個兒子去了幼兒園,家中沒什么牽掛。李姐的精力全撲在工作上,兢兢業業成了單位的“勞?!?。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段時間以來卻連續遲到早退,工作也大不如前,抽空就往家跑,那神情就像家中有火上房的事兒。連我這個要好的閨蜜,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我很納悶,一個從來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同志,為什么會變得這樣?
那天周日,我決定到李姐家看個究竟。李姐開門一見是我,熱情地邀我進入客廳。
我們說笑著坐下,剛聊了一會,就聽到一陣“叮鈴鈴”的響聲。循聲望去,聲音來自掛在客廳墻壁上的一串鈴鐺。李姐像接到命令似的,說了聲“稍等”,就向臥室走去。
我跟上前一看,臥室的床上躺著一位大爺,李姐給老人喂過水后,用衛生紙擦拭老人嘴邊流出的涎水。那根連接客廳銅鈴的繩兒,就系在老人的床頭。
回到客廳,李姐說老人是她公公,患腦血栓癱瘓了,一直住在鄉下的姐姐和妹妹家。李姐接著說,我老公是獨子,又在部隊,公公說啥也不愿來麻煩自己。冬天鄉下冷,我好說歹勸才把老人接到城里,這樣,我盡了孝道,老公在部隊也能安心。
我說,原來你老往家跑,都是為了照顧老人啊,這事你咋不早說呢,好給你調個輕便工作。
李姐笑笑說,大家都忙,我緊緊手就夠了,再說,我可不想因為家里的事情,拖了工作的后腿。
我又問,你怎么想著掛這么個鈴鐺?李姐說,公公癱瘓失語,發出的聲音也很小,我怕憋屈了老人,就把兒子玩的那串鈴鐺利用上了。這個法子還真管用,無論我在干什么,只要聽到鈴鐺響,就知道老人有事。
我說,真難為你了!李姐笑笑說,公公身體好的時候,時時處處照應著我,我現在怎么做都是應該的。
我們又家長里短地聊了起來。這時,客廳里的鈴鐺又“叮鈴鈴”地響了,我忙起身告辭。
出了李姐家,我若有所思。人們經常叩問孝道的內涵,而許許多多的人則是給錢給物,形式上的舉動。真正的孝道是什么,在于自己的心,而不是在乎表面的形式。孝是陪伴,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需要你陪伴的時候,你就出現在他們身邊。他們孤獨的時候,你可以逗他們開心,給他們講笑話。可以為了他們做一頓好吃的,不用多么的色香味俱全,但是有你的心意在里面。孝道,是一串用心細微處的小鈴鐺。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