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上大學的孩子沒有任何預兆地提前放假回來了,真是叫我喜出望外。
可沒想到的是,孩子一進家門,還沒和我說上幾句話,就一頭扎進自己的閨房,擺成一個“大”字往床上一躺,然后,毫不客氣地對我下達了逐客令:“我要休息了,別叫我,我要睡到自然醒。”“那就好好休息吧,我先去你奶奶那里看看。”我雖有些不高興,但還是叮囑了孩子幾句,輕輕地給她帶上了房門。
來到媽媽住的地方,媽媽正忙著把一堆剛買來的毛線卷纏成毛線球,準備給我織一件新毛衣。
我走過去,一邊將毛線卷撐在雙手上,一邊略帶抱怨地說:“媽,你看看我那寶貝姑娘,在外幾個月,這冷不丁兒地回家了,也不和我們多說會兒話,就只顧自己睡覺去了。”
媽媽笑了:“丫頭回來了?可算是回來了,總算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覺了。一個人在外,不容易啊。要學習,還要照顧好自己,什么事都得自己操心了,成天跟打仗似的,晚上睡覺也不踏實。這好不容易回家了,她不得自由一下啊。家是什么?不就是她的避風港嗎?不就是她可以‘無法無天’的地方嗎?你想想,你都多大了,不還是這樣嗎?你過去一出差回來,就跑回我這補覺,叫也叫不醒。”
是啊,那些年,我常常出差,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不少人曾羨慕我行則有車、住則酒店的旅程,可又有多少人知曉我遠行在外時獨處異鄉那種孤單、苦楚的心境呢?每每拿起手機給家中報平安時,每當皓月當空之際,每逢佳節來臨之時,思鄉之情總是油然而生、無以言表。那時,我總是思念家中的父母、妻女,也常常想起家中那張簡簡單單的木床,仿佛只要躺上去,一下子就無憂無慮了。雖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歡樂,有歡樂的地方就有繁華街市,但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有家的地方才是天堂。
“這人老了,孩子能在身邊,是福分啊。也不指望著孩子出多大力,在一塊兒說說話,一塊兒去街上轉轉,就是在身旁睡會兒,父母也覺得高興,因為老人覺得這還是那個熱熱鬧鬧的家啊……”媽媽說。
一個、二個、三個……不知不覺中,媽媽手邊的毛線球越擺越多,時光就這樣在我和媽媽的話語間、來回轉動的手指間輕輕地流過……
回到我自己的小家,我輕手輕腳地來到孩子的門前,孩子還在熟睡。我走進廚房,將門關嚴,系上圍裙,打著爐火……一盤盤孩子喜歡吃的家常菜逐漸擺滿了桌子。
夕陽的余暉斜斜地灑入客廳,墻上的掛鐘“滴答滴答”地走著,家中的每一個角落似乎都流淌著孩子均勻的呼吸聲。那一刻,只覺歲月靜好。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