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絕對快樂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快樂讓生命增值。
在幾位很棒的前輩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歲月的智慧:國學大師啟功活了93歲,他一生無兒無女,早在生前,他就把賣字畫和稿費所得的200多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給了執教的北京師范大學,而自己卻住在簡陋狹小的房子里。啟功老人去世以后,留下了滿滿一柜子遺物,大家以為留下的是一些珍貴字畫文物古董。等柜子一打開,人們傻眼了,那是一柜子兒童玩具。原來,老人生前最喜歡的事兒,就是玩兒童玩具。與玩具在一起的日子,啟功老人的一顆童心永遠跳動著。老人說:“哎,人生其實沒那么復雜,就是找樂子啊。”老人一生飽經風霜,把度過關山萬重的人生歸結為找樂子。
京城大玩家王世襄活了95歲,中央電視臺在當天深夜的新聞節目里播出了新聞,標題就是《那個最會玩的人去了》。王世襄的身份是文物專家、收藏家、大學者,可老人并不在乎這些成就,他稱自己為專業玩家。他當年在燕京大學文學院讀書時,便有臂上架著大鷹、懷里揣著蟈蟈到學校上課的驚人之舉,學堂上常傳來一陣陣蟈蟈聲。后來,王世襄在收藏、鑒定等方面贏得盛名。他玩的東西五花八門,有蟋蟀、鴿子、大鷹、獾狗、摜跤、烹飪、火繪、漆器、竹刻、明代家具等,直玩得人生云山霧海,不亦樂乎。他笑呵呵地總結自己玩耍的一生:玩即學,學亦玩。這是何其返璞歸真的大境界。老人還說:“我活下去,就是整天琢磨著怎樣玩好,玩開心,不虛度,找快活的事兒做。”
人活一輩子,不會總有清風朗月相隨,不會總有柳綠花紅相伴。總有一些劫難,一些苦痛,需要我們去經受,去承擔。物質世界的種種欲望,像條條無形的繩索,捆在心上,糾纏著,束縛著,折磨著。這苦痛,由身體到心靈,再由心靈到身體,交融在一起,纏繞在一起,分不清是苦在心里,還是痛在身上,總之是甩也甩不開,逃也逃不掉,就像是一個無法擺脫的魔咒。然而,它只是一道繩索,一道捆在心上的繩索,因此,這個魔咒又是可解的:這一刻解不開,下一刻可以解開;這個地方解不開,換一個環境可以解開;愚笨的人解不開,有智慧的人可以解開。
現代醫學證明,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確實可以給予健康狀況以莫大的影響。臺大病理科醫生李豐女士罹患過淋巴癌。同病的,或輾轉病榻,或早死了,她卻能夠好好地活著。她的秘訣就是:不去依賴治療,而要每天好好地照顧內臟,尤其要尊重細胞。要快快樂樂,飲食清淡,生活規律,早睡早起,并定時定數地打坐和運動。她有兩段名言:“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18歲的年輕人,人在生氣時,細胞就像80歲的老頭,皺皺縮縮的,而且好細胞和生病的細胞完全不一樣。”她說,越了解了細胞,越為自己過去糟蹋細胞而感到慚愧。事實上,有人在對世界上心情舒暢、樂觀開朗的長壽老人做的調查表明,他們雖然年事已高,但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精神上的依托,在生活的道路上都有個人的追求和向往。
別讓人生輸給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卻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亂了。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且總是很快樂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他們常常把苦痛隨手丟在風中,把幸福放大了藏在心里。于是,在他們看來,活著,原本沒有痛苦,只是在不盡地享受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