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清明,歲歲懷念。每逢此時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更加濃烈,更加懷念爺爺的點點滴滴。他老人家雖然已經故去35年,但我對爺爺的音容笑貌、所有記憶仍舊刻骨銘心,我是那么深愛他……
小的時候,我對爺爺的愛與依賴,要勝過對父母的感情。爺爺滿是慈祥,他用特有的耐心包容我的淘氣、任性和無知。每當吃飯時,若爺爺不在家我就不讓大家吃飯,第一碗飯如果不端給爺爺我就哭上半天;不管有多好吃的零食,我都要跟爺爺分享。每每這時,爺爺就用顫抖的聲音說:“我孫女懂事兒,有孝心。”其實我哪里懂得什么“孝心”,我只知道對爺爺好。小孩子的這種天性被爺爺稱作“孝心”, 他給予我多么熱誠的鼓勵,寄予我多么殷切的希望啊!
我的童年雖然沒有漂亮的洋娃娃,沒有神奇的變形金剛,但我從來都沒有缺過玩具。因為我有“魔術師”爺爺。爺爺心靈手巧,總是利用勞作之余,變魔術般地做出風箏 、風車,還有各種各樣的嘎拉哈。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爺爺就領著我們放風箏。風箏飛上藍天,我們興高采烈地追逐著,爭先恐后,忘我地奔跑在草原上,那種深入骨髓的幸福感讓我至今回味無窮。
那時每到寒暑假,媽媽要帶我們去看姥姥、姥爺,需要坐火車再轉客車。對于生長在農村的孩子,能坐火車、汽車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我穿上漂亮的衣服,和弟弟妹妹跟著媽媽開開心心地出發。可是火車進站,人們開始上車的時候,我就又舍不得離開爺爺了。當我淚流滿面地跑回家,發現爺爺還在大門口遠遠地望著,我就抱著爺爺大聲痛哭,誰能理解祖孫之間這種真摯的情感呢?那時我是多么想去姥姥家卻又舍不得離開爺爺啊!
我從小體弱多病,剛上小學那會兒,只要刮風下雨,爺爺就接送我,背我回家。每每這時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小孩。每次我把學校獎勵的小紅花獻給爺爺的時候,爺爺就樂開花兒,眉毛和胡子都跟著笑。我看見爺爺那高興勁兒,甭提多自豪、多神氣了。是爺爺讓我體會到了童年的樂趣,童年的快樂。他希望我成為像“草原英雄小姐妹”那樣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孩子,給我起了“玉榮”這個名字,鼓勵我要好好學習,不怕苦不怕累,長大后能成為有學問、吃公家飯的人。
爺爺不僅對兒孫好,對親戚朋友、街坊鄰居都很和善。不管遠親還是近鄰,不管家境如何,爺爺都笑臉相迎,和善待人。媽媽自嫁過來后,只要爺爺在家,從沒讓媽媽挑過一擔水,背過一次柴,重活累活爺爺全包了,是媽媽心里的“好公公”。在我的記憶里,爺爺的教誨“行大于言”。他從來都不閑著,每天掃院子是“必修課”。他不是在菜園子種菜鋤草,就是在清理牛圈;不是在挑水劈柴,就是在收拾雜物,除了吃飯睡覺,很少看到爺爺閑著。爺爺性格和藹可親,從來都不大聲說話,更不會打罵或訓斥我們,我和弟弟從小像“跟屁蟲”似的跟著爺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稍大點就跟著爺爺撿牛糞、摟柴草、起土豆、扒苞米,干得美滋滋的。
晚年的爺爺,雖然沒有步履蹣跚,但是多年的勞作讓爺爺手抖得厲害,筷子也拿不穩了。只要我在家,我就把各種菜分樣裝到盤子里,讓爺爺用小勺吃。
爺爺和我生活了16年。在一個夏日,一場磅礴大雨之后,他老人家突然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我連最后一面都沒來得及見。那個暑假是我最灰暗的日子,沒有了爺爺,吃飯不香,睡覺不安,還大病了一場。這種無味的日子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來,家里買了電視機,可爺爺沒能看上一眼;家里添置了洗衣機,爺爺也沒能用上一次;我家蓋了磚瓦房,卻沒有了爺爺的位置……爺爺真的走了,他老人家沒能趕上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翻天覆地的變化,沒能享受富足的生活,更沒能看到他最疼愛的大孫女的高考錄取通知書。我真的特別想念爺爺,有多少次夢到爺爺,還是戴著舊草帽,穿著白大褂,右肩上扛著鋤頭,外衣搭在鋤頭把上,微笑著向我走來。
我的爺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沒有驚天動地之舉、也沒有給我們留下豐厚的家業,但是他的勤勞善良、寬宏大量給我們留下永遠難以忘卻的記憶。他有一顆對子孫后代無比的關愛之心,這種愛充滿了對晚輩的希冀和鼓勵。多少年來,我滿心歡喜回到家里,幻想著一眼就能見到他,或爺爺在大門口等我,或在菜園子里拔草,可我一次次的失望。如果人真的有靈魂,那么我希望在天堂的爺爺還記得我,我是永遠也不會忘記您的——爺爺!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