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父親比作山,有人把父親比作樹。望著父親花白的頭發,我卻總是想到一個字——錢。
那年夏末,大學錄取通知書來了,我欣喜若狂地打開,急于知道錄取的專業。父親也焦急地等在旁邊,半天也沒能從我手里拿到通知書,最后冒出一句話:"一年多少錢?"當時父親和母親已經雙雙下崗,家里沒有什么積蓄。從此,每當接到我要學費、生活費的信,父親就要奔走在借錢的路上。后來母親告訴我,有時他出了門都不知道去誰家能借得到,經常是往東走一段,又折回來往西走。
四年后,要畢業了,我決定要出去闖一闖。離開我所在的邊疆省份,要交一筆出省費。我跟父親說:"我決定要走出去,錢我自己借。"他回答我:"走吧,走多遠我都不攔著,你借的錢我還。"
十幾年后,已經有了退休金的父母,來到我已扎根的城市安享晚年。年近七旬的他們節儉依舊,每次到我家都是往返步行幾公里,說是省下的八塊錢夠買菜了。可是到了他們孫子的生日和春節,都要以買禮物、壓歲錢等名義拿出幾乎全年的積蓄,這些錢當然都進了我的賬戶。其實,我明白,他們是不想讓他們的兒子在為兒子花錢時再發愁。
記得那年,兒子出生時,我給一個很關心我的老領導發信息報喜,很快收到了回復,只有一句話"你的責任又重了一分",看完后,心中突然疼了一下。漸漸的,我懂了這句話。
父親的身份,就是責任。成為父親后,就更要弓起腰,看好前方,拉著這個家,堅定走下去,直至終老。
版權聲明:本文發布于等風也等你 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