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初夏的一天下午,我放學回家時,途經我村北崖上最熱鬧的地方——燈山廟前,聽到人群中正談論著,我村來了養蜂的人了,是四川家,就在東梁上。
幾天后,我和北崖上的幾個小伙伴,帶著一顆非常好奇的心,相跟著來到了東梁上。只見長著茂密小草的地頭邊,整整齊齊擺著一排蜜蜂箱,足有十幾個。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少年正在箱前忙碌著。
看到我們,少年一溜風地朝我們跑來,他笑著自我介紹說:“我叫劉萬福,今年14歲,四川人,你們是大泉溝村的吧?叫什么名字?”我們一一作了回答。又聊了幾句后,他說:“你們等一下。”接著,他走到蜂箱附近的帳篷里,很快端著一個碗,手里還拿著一把小勺,到我們跟前后,我看到,碗里盛著黃亮亮的蜂蜜。他說:你們快嘗嘗,這是剛剛釀出的蜂蜜。我們幾個挨著品嘗,我感到真是從嘴邊甜到了嗓子眼,都連聲贊到:“好甜!真甜了!”
從此,我心里一直想著那個待人熱情的小哥哥。一天放學寫完作業后,我口袋裝著媽媽炒的黃豆葵花籽,一個人來到了東梁上。萬福看到我,高興地跑過來。我忙掏出熱乎乎的葵花籽、炒黃豆,一把又一把地裝入他口袋。他邊嚼金黃香脆的炒黃豆邊說:炒得這么香,真好吃!
忽然,萬福十分認真地說:“栓林,我今年14歲,你呢?”我說:“12歲。”他說:“我比你大兩歲。這樣吧,你叫我萬福哥,我叫你栓林弟好嗎?”“萬福哥!”“噯!栓林弟!”“噯!”“哈哈哈!”清脆嘹亮的笑聲,從土崖邊飛向禾苗滴翠、野花盛開的田間……
不知不覺,一個多月過去了。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放學比較早,我從老爺廟學校直接來到東梁上。萬福哥不在,接待我的是他叔叔。他40歲左右,身材壯實,濃眉大眼,聲音洪亮,像個典型的北方壯漢。他說:萬福去溝底供銷社了,一會兒就回來。萬福哥回來了,我倆拉著手,說了一會兒話。
他叔叔說:你現在回家去,拿一個碗來。我回家到廚房拿了一個碗,來到養蜂點。他叔叔盛了滿滿一碗新釀的蜂蜜,對我說: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回成都了,這點蜂蜜,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我問:萬福哥,這是真的嗎?他默默點頭,看得出,他心里也很難過,我差點哭出聲來。
萬福哥離開我村的那天,我向班主任請了半天假,帶上媽媽給準備的炒黃豆、葵花籽、干紅棗、煮雞蛋,和萬福哥來到了10里外的高村貸場站。
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和萬福哥都大哭起來。忽然,他松開我的手,脫下了身上的坎肩送給我。他告訴我:“我家住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西河場西街,來成都后,一定要找我!”我邊哭邊答應著。
歲月如風,一轉眼51年過去了。我心里一直牢牢記著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址。更永遠牢記著這個名字——劉萬福,我的萬福哥!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